七 苟延残喘
在将士拼死抵抗的日子里,天祚帝正像一张给风兜着的废纸,惶惶地向西奔逃。宫廷与皇帝的所有联系都被隔绝。
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如天不可久阴。南京群臣在奚王和耶律大石率领下,于公元1122年3月拥戴亲王耶律淳为新皇帝,耶律淳所管理的南部定居地区习惯上被称为“北辽”;天祚帝则被降级为湘阴王,他的权力被局限在极西的游牧部落地区。
史载,北辽宣宗耶律淳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天祚帝倚为“肉拄杖”的大臣刘彦良及其淫乱误国的妻子云奇公开处死。第二件事就是为摆脱困境拼命扩军。承担扩军重任的耶律大石试图从契丹和奚族难民中征集一支新军,但这些难民太贫困太瘦弱了,以至于被民间授予了一个“瘦军”的绰号。渤海钦州(今辽宁营口东南)人郭药师也在先前受命招募了一批辽东饥民,因怨恨女真而号称“怨军”。
尽管耶律淳事事鞠躬尽瘁,但仍然处处捉襟见肘。无奈之下,他派出告谢使出使宋朝,想以免除岁币为条件求得宋朝的承认与援助。使者带回来的消息令人哭笑不得,一向软弱可欺的宋朝突然强硬起来,他们不仅百般嘲弄北辽免除岁币的“好意”,而且要求辽国赶快投降。于是,北辽在最不合适的时间以最不情愿的态度接受了宋朝的挑战。
宋朝按照与金国订立的“海上之盟”,派宦官童贯率兵10万进攻北辽的南京。骄傲的宋军先后被耶律大石、萧干击败,横尸遍野。
来自宋军的压力暂时解除了,周围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北辽向金求和被严词拒绝,天祚帝又放言准备打回南京。沮丧到极点的耶律淳一病不起,在位98天便撒手人寰。通常情况下,人一直都在向往山顶。可一旦到达山顶,往往会发现那里只有光秃秃的岩石,悲旋的高风,四垂的蓝天。耶律淳就是例证。
耶律淳没有子嗣,只得遗命传位给天祚帝之子梁王耶律雅里。然而此时梁王正与天祚帝在西部逃亡,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推举耶律淳的妻子德妃担任摄政。她并非“萧太后第二”,根本无法力挽狂澜,只能守着一个破摊子艰难度日。
公元1122年末,呼啸的北风吹响了冬季的号角,漫天的雪花扑打着满目疮痍的北国。金兵突然向南京扑来,继续猛烈摇晃北辽这片枯树上的黄叶。听到探马的报告,德妃慌忙派出强兵把守“固若金汤”的居庸关。也许上天早有安排,当金兵来到关下时,山上的崖石竟然自行崩落,守关的北辽官兵大多数被压死,金兵破关进入南京。
赶在金兵到来之前,倒霉的女摄政王出古北口,抄小路逃入奚人地区。在那里,他们分成两部分,奚人和渤海军队跟随萧干进入奚人本土,建立了5个月的大奚王朝;女摄政王和耶律大石率契丹军队向西投奔天祚帝,在西夏边境与旧皇帝成功会合。会合后的结果比投降还惨,女摄政王被处死,死去的耶律淳被从皇族花名册中划去了名字。
这时的天祚帝仍刚愎自用,一再坚持实施收复国土的自欺欺人的计划,耶律大石在几次劝说未果又不被信任的情况下,不得不偷偷与天祚帝分道扬镳。
天祚帝顿时成为孤家寡人,只得带着少数亲兵经沙漠西逃。公元1125年初,他被沿着雪地上的印迹追踪而至的金将擒获,囚禁在金国的中都。期间,宋、辽两位被俘的皇帝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球比赛,身体肥壮的天祚帝取得了胜利,柔弱多病的宋钦宗则被乱马踏死。已经80多岁的他企图趁乱逃走,结果被乱箭活活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