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踏平拜占庭
土耳其人征服的第一步,是残留在小亚细亚的属于基督教世界的拜占庭领土。公元1340年,他们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把星月旗插上了阿德里安堡、索菲亚,进而逼近君士坦丁堡。
圣地告急!直到这时,西方世界才不得不匆匆联合起来。公元1396年,十字军与土耳其人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遭遇,十字军一败涂地。
胜利在望的奥斯曼帝国却突遭劫难。公元1402年,轻敌的土耳其苏丹巴叶济德二世被突厥人帖木儿打败并被俘身死,军队被迫从欧洲退却。但帖木儿只是昙花一现,他三年后的去世使得土耳其人重获自由,并重新开始了一度中断的扩张。
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发誓要夺取君士坦丁堡这颗“东罗马皇冠上最后的瑰宝”。公元1453年4月,土耳其人已做好了总攻的准备。这时的君士坦丁堡人口已减至7万以下,而奥斯曼帝国仅参战的军队就达8万。
尽管强弱对比十分明显,但守城将士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借助于临海峭壁形成的天然屏障和金角湾狭窄入口处的粗大铁链,硬是坚持了接近60天。奥斯曼苏丹突发奇想,破天荒地做出了让土耳其舰队翻山越岭、从陆地进入金角湾的决定。次日黎明,80余艘战舰从天而降,海上舰队与陆上攻城部队形成钳形攻势。5月29日,空前惨烈的攻守战结束了,东罗马皇帝倒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台阶上,拜占庭长达千年的帝国历史宣告结束。
随后,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奥斯曼的疆域扩展到叙利亚、埃及、匈牙利、乌克兰,最盛时地跨三大洲,人口5000万。
拜占庭是中世纪文明的一颗明珠,它的衰亡昭示我们,如果一味躺在光辉灿烂的遗产上,无力冲破腐朽的桎梏,就会成为一个陈旧的、萎落的历史文物,灭亡的命运也就难以避免。
尚且让人感到一丝安慰的是,伟大的拜占庭文明并没有完全消失,她以婚姻和宗教的方式继续传承着。拜占庭灭亡几年前,末代东罗马皇帝的弟弟托马斯的女儿佐伊同俄罗斯伊凡三世缔结了良缘。因此信仰东正教的莫斯科大公成了君士坦丁堡传统上的继承人。古老拜占庭的双鹰图案变成了近代沙俄的盾形纹掌,沙皇的宫殿也按照东罗马的东方式样重新装修。这份垂死的拜占庭帝国的奇怪遗产,以强大的生命力在俄罗斯广袤的平原上存在了6个世纪,直到最后一位名叫尼古拉的沙皇被谋杀于上世纪初,他的尸体被投入水井,子女被斩草除根。
由于对东西交流极端敌视的奥斯曼帝国的存在,元朝时期再次喧闹起来的丝绸之路重归沉寂,这条通往东方的贸易大道从此不再为基督教世界提供新鲜的养料。无奈之下,欧洲向西寻找新的通道。
一个被称为发现的时代开始了。可以说,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催生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间接地把不为人知的美洲、大洋洲甚至南北极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