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沦落在枪炮下

六 沦落在枪炮下

谁自称为巨人,就意味着被打倒的日子不远了。18世纪中叶,目空一切的准噶尔被大清击败。

公元1758年,清军深入伊塞克湖、塔拉斯河、楚河一带追捕准噶尔逃亡势力,向在此游牧的吉尔吉斯首领宣读了乾隆皇帝的招抚谕文,吉尔吉斯各部纷纷臣服。

次年,大清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后,派侍卫赴安集延等地招抚吉尔吉斯人和浩罕统治者。浩罕以东的吉尔吉斯地区全部归属大清。大清规定,布鲁特大小头目原职不变,由清廷赐以二品至七品顶戴。布鲁特每年向大清进贡马匹,大清每年回赠绸缎和羊只。布鲁特各部从此成为大清的西北屏障之一。

在信义和权利发生矛盾时,被抛弃的往往是信义。

19世纪20年代之后,被大清从准噶尔铁蹄下解救出来的浩罕汗国,趁清朝无暇西顾之机侵入了大清领地,征服了已经臣属大清的吉尔吉斯人。

更加令人胆寒的是,在中亚各部纷争中,突然介入了一个凶神恶煞的外来者——俄国人。当大炮和火器成了日后为建立永久殖民地开路的俄国军队的标准军事装备之后,以弓箭、长矛、战斧、狼牙棒、腰刀、套索乃至匕首等原始武器为主的游牧部落永远失去了军事优势,甚至失去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中亚这个世界史上强有力的角色因而终结。

公元1864年,俄军的炮火轰塌了浩罕汗国。同年10月,沙俄以《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条“西疆尚在未定之界”为借口,迫使清廷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条约规定,在被割占地区游牧的吉尔吉斯部落也因“人随地归”而为沙俄所有。

公元1876年,俄罗斯改浩罕汗国为费尔干纳省,浩罕境内的吉尔吉斯地区并入俄国版图。

公元1881年,依照《中俄伊犁条约》,尽管中国收回了伊犁,但失去了包括部分吉尔吉斯地区在内的伊犁以西的大片土地。3年后,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堂而皇之地强占了阿赖及和什库珠克帕米尔吉尔吉斯人地区。

这还不够,俄国和英国经过秘密谈判,于公元1895年背着清朝签订了私分帕米尔的《英俄协议》,南部的瓦罕帕米尔“划归”了日不落帝国,其余的大部分“划归”了北极熊。中国新疆极西地区帕米尔约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与英国瓜分。

对于这一私分中国领土的强盗协定,历届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有承认过,中国地图一直将帕米尔地区边界标为“未定界”。

现在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仍属中国,瓦罕帕米尔属于阿富汗,其余帕米尔的大部分属于塔吉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