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蜀中三俊研究》简介
《北宋蜀中三俊研究》这本书是由.李延芳,杨兴娟著创作的,《北宋蜀中三俊研究》共有87章节
1
序
袁说友《成都文类序》称:“天地之秘藏,发而为名山大川;山川之秀灵,敛而为文章华藻。二者相为颉颃而光明焉也。”巴蜀大地,既有富庶的成都平原,也有清幽的青城、秀丽的...
2
目录
目 录 序 李新生平考 一、家庭成员 二、读书科考 三、初入仕途 四、因言获罪 五、再服官箴 六、赠官与卒年 《容安馆札记》批评北宋作家李新发微 一、《札记》批...
3
李新生平考
李新(1064—1138),字元应,号跨鳌居士,北宋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与同为蜀地作家的郑少微、杨天惠齐名,号称三俊[1],曾得到苏轼的提携,是北宋后期蜀地...
4
一、家庭成员
李新的家世,其在《跨鳌集》卷二十九《世系略》一文中有详尽叙述: 褒生虔,即某之五世祖也,家于陵。生智,智生延嗣,生二子:长曰文贺,次曰文贵。文贵祀除,文贺生四子...
5
二、读书科考
李新生年,清以前无人提及,《全宋诗》《全宋文》、魏晓姝、李雨桐都认为是嘉祐七年(1062),李雨桐给出的理由是: 《甲子春趋太学过华山赋仙掌峰》一诗为李新早年赴...
6
三、初入仕途
自登进士第后,李新正式步入仕途。其所任何职,史书无明确记载。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在记录其死后赠官一事时称:“(绍兴八年正月)己酉故承议郎李新特赠朝奉郎,新,元...
7
四、因言获罪
可惜的是,上书给李新带来的不是上达帝听后的一步登天,而是一连串的厄运。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黜降官五》载:“崇宁元年九月十四日,诏开具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
8
五、再服官箴
历经十余年蹉跎,李新再也没有进士及第时的豪气。他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低吟“士不得志,故嗟叹之”“物不得平,哀也无期”(《蛙赋》)。他曾想隐居山林,过“黄蓑老翁守...
9
六、赠官与卒年
李新死后被朝廷赠官朝奉郎一事,除前已引及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外,《宋会要辑稿》亦载其事:“承议郎李新(绍兴)八年正月赠一官。……其子时雨有请故也。”[34]《...
10
《容安馆札记》批评北宋作家李新发微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一部带有一定个人性、私密性的“半成品的学术著作”[1],其中论及宋诗的约 55 万字。在《札记》中,钱先生采取...
11
一、《札记》批语试释
《札记》对李新的总评全文如下: 李新《跨鳌集》三十卷。元应生平,《四库提要》考论详确,足补晁公武《读书志》之未及。所作文胜于诗,古诗胜近体。其文笔力尚健,而欲求...
12
二、《札记》与《提要》对李新批评的比较
钱先生《札记》总评末尾特别提出,《提要》对李新的评价“乃过情之誉也”。先将《提要》相关批评摘录如下: 新受知苏轼,初自附于元祐之局。故其所上书,词极切直。然一经...
13
三、从《札记》对李新的批评看钱锺书对宋诗的批评方法
从上述《提要》和《札记》对李新批评来看,双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提要》更加重视对人的分析,以人定文。《札记》则主要关注文体、词法、句法、语境等具体问题,没有涉及...
14
题材丰富 气格开朗——论李新诗的题材及艺术特征
李新(1064—1138),字元应,号跨鳌居士,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现存《跨鳌集》三十卷,乃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存本中析出,三十卷中,有诗十一卷,近50...
15
一、李新诗的题材特征
李新诗不论是表现理趣、亲情、友情,还是羁旅行役、唱和赠答、写景抒怀、体物言志、咏史怀古,都饶有新意,韵味浓郁,在题材上也有所开拓。...
16
(一)理趣诗
宋人重理趣,理趣诗是宋代诗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理趣诗并不是到宋代才出现,东晋陶渊明、唐代刘禹锡等都留下了理趣佳作。但是,理趣成为自觉的审美...
17
(二)亲情、友情诗
李新诗极少表现重大的历史、政治题材,而是转向平凡生活,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一种贴近生活、贴近人情的表现空间,体现出重要的日常交际功能。他在诗歌中抒写对家人、...
18
(三)赠答诗
李新的交游唱和诗更多的是向友人表现自己对身世命运、理想志趣的感怀,在诗中描摹世路的艰辛、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这些情感的抒发常常能引起与自己一样经历过挫折的诗...
19
(四)羁旅行役诗
李新早年怀着出将入相的热忱进入官场,可惜好景不长,卷入党争旋涡,被罢免官职,贬谪边区,长期沉沦州县,有志难舒。长期漂泊异乡的经历使得李新诗在表现身世飘零之感方面...
20
(五)写景抒怀诗
在李新笔下,萧寺孤馆、亭台楼阁、宦途中所见的茂林修竹、山川河湖,都会勾起他的孤寂之感、羁旅之愁,也融入了他对于人生的深沉思索。如绝句《题赖盘法云院》之二: 石壁...
21
(六)体物言志诗
李新的咏物诗歌多吟咏松、梅、竹、菊等象征高洁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植物。如其《冬》中“北风多雪霜,严冬无劲草。独有青青松,岁寒能自保”四句,赞扬青松凌寒不凋的品质。竹...
22
(七)咏史怀古诗
李新咏史怀古诗,有明显的宋调特征,常常逞才使气,以才学为根底,以理趣为本色,呈现出议论化的倾向。在描写某一史事时,诗人通常并不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本身做过多的评...
23
二、李新诗的艺术特征
李新诗不但题材内容丰富,而且古风、乐府、律、绝诸体兼擅,诗风古朴平实、婉转流畅而又清新健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总体看来,李新常常以才学为诗,善于锤炼字句,也...
24
(一)气格开朗
四库馆臣称李新诗“气格开朗”,李新一些抒发怀抱的诗歌写得苍凉悲慨,跌宕起伏,表现出一种奋发昂扬的理想精神,颇类唐音。如他在《冬夜有感》中感慨:“本是壮夫志,几成...
25
(二)善于锤炼字句
李新十分注意炼字锻句,努力追求诗歌语言的凝练。他曾在《书梁山杨氏亭壁》一诗中表达过他炼字炼句的体会:“心肝呕出无空处,一宿相酬不废诗。”字斟句酌、挑灯夜战、呕出...
26
(三)以才学为诗
宋人“以才学为诗”,喜用典,李新也未能免俗。如《筹笔驿》: 恶潮翻海真龙泣,未央庭露秋蓬湿。崧云无意招不来,旌旗日月随山入。茅屋主人长卧揖,盛气虬髯横槊立。汉陵...
27
(四)以议论为诗
由于唐诗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宋人选择另辟蹊径,以突破唐诗的束缚,再加上宋代文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议论就成了宋诗突破唐诗藩篱的手段,也成了宋诗...
28
以儒为本 切直俊迈——论李新散文的思想及艺术特征
李新(1064—1138),字元应,号跨鳌居士,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是北宋后期蜀地较有名的一位作家。李新存世作品有《跨鳌集》三十卷,乃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
29
一、从李新散文看李新的思想变化
李新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以崇宁二年(1103)被羁置遂州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怀揣出将入相的梦想,积极参与政治;后期小心翼翼,通过卑微的干谒,虽获得再度出仕的机...
30
(一)儒家思想与纵横心态
李新散文以政论文居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李新对政治的热衷。李新“平居以贾生自许”,“走半天下,南经江淮,往来陕雒之郊”[5],这样的抱负和游历,成为李新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