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趣诗

(一)理趣诗

宋人重理趣,理趣诗是宋代诗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理趣诗并不是到宋代才出现,东晋陶渊明、唐代刘禹锡等都留下了理趣佳作。但是,理趣成为自觉的审美追求,是到宋代才形成风气的。宋代诗人们或登高赋诗、或对物沉思,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将自己的切身体验通过形象表达出来,就成了引人深思、给人愉悦、境界浑融,给人留下了无限思考空间的诗歌。

李新诗也有浓厚的理性精神,他常常在对琐细事物的描绘中展现社会、人生、自然的哲理,透过自然现象揭示人生、社会之至理。如其《桃花》:

年少刘郎初见时,似笑东风三两枝。刘郎白发欲再见,前溪

落尽迷佳期。

这首诗化用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意,写刘郎在少年、年老两度见桃花,桃花由笑东风到落尽,刘郎由少年而白发,以自然物的由盛而衰类比年华的逝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李新常常会感叹人生的短暂和虚无,如《题北岩定林院方丈》二绝句,前有小序:“戊戌正月二十四日,携诸童稚来游,藉草而饮,既醉,书方丈小垣以去。”诗云:

松岭晴烟明冉冉,石桥融水暖涓涓。老翁百事无心计,只有寻春似去年。

东风桃李年年在,化国光阴日日长。试数开元到今夕,几经繁盛几凄凉。

先写定林院周边的景物,春日和煦,松岭、轻烟、石桥、流水在春天的晴空下,显得祥和而宁静,李新携幼童来游,在草地上畅饮,醉后题诗。东风年年都会来,桃李年年都会开,面对定林院的美景,他回忆自己一生,不禁发出“试数开元到今夕,几经繁盛几凄凉”的慨叹,在感慨中领悟到个体生命的短暂。在历史长河中,人的一生也不过转瞬即逝而已,历史的车轮总会不停地运转,所以人生只能尽心地享受当下,得失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李新有时也会感叹 “黄金六印岂关身,宝藏盈居亦诉贫”(卷十一《过廉水渡二首》其一),其实功名富贵与生命的质量、与幸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还有:“世事从来错经意,一生几误转船头。”(卷十一《安居濒江小蓝留三小诗》其一)这些诗歌都饱含了李新对人生世事的理性思考。

既然人生短暂,那人生应当如何度过呢?李新在《题月山亭》中写道:

山如偃月江如玦,我歌骊驹与公别。出门大路礲砥平,何得却言新径捷。新径无人可问迷,荆棘勾衣马蹄折。急行先到决不疑,大路知公笑人拙。巾车和銮长中节,缓绥脂毂循安辙。此 身逸乐无疏虞,五里少休十里歇。一迟一速勿复论,只将大路指儿孙。

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但诗歌主要阐述诗人的人生体悟。“新径无人可问迷”,又满是荆棘;“大路知公笑人拙”,但是可以“五里少休十里歇”。新径虽短,但恐怕未必先到;大路虽长,恐怕未必就迟到。通过 “新径”与“大路”的对比,作者表明自己选择大路的立场和理由。诗中的“大路”其实是一种守拙归诚的人生道路的象征。诗歌以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哲思,把享受人生作为实现人生意义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