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格开朗

(一)气格开朗

四库馆臣称李新诗“气格开朗”,李新一些抒发怀抱的诗歌写得苍凉悲慨,跌宕起伏,表现出一种奋发昂扬的理想精神,颇类唐音。如他在《冬夜有感》中感慨:“本是壮夫志,几成儿女曹。平生重恩义,聊为寄风骚。”表达了自己坚持人格理想的壮怀。作为蜀地文人,李新对李白诗歌艺术手法有很多借鉴,也喜欢大胆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诗歌自具磅礴之气。如其乐府诗《将进酒》:

君不见青青河畔草,秋死严霜春满道。又不见天边日,薄暮入虞泉,晓来复更出。匆匆年光不相待,桑海由来有迁改。人生荏苒百年间,世上谁能驻光彩。秦皇汉武希长生,区区烟雾求蓬瀛。骊山茂陵皆蔓草,悠悠千载空含情。荣枯自有主,富贵不可求。正值百花飞似雪,如何不饮令心忧。

李新这首诗,与李白《将进酒》一样,都是写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全诗情感饱满。与李白诗比,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表面上看穿了名利,骨子里却依然放不下多年念念不忘的功业,正因想表现自己看穿了,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只有饮者留其名”,才说“骊山茂陵皆蔓草”“悠悠千载空含情”;也正因放不下,才会想起陈留王,才会念叨“荣枯自有主,富贵不可求”,才会去借酒浇愁。只是李新诗少了些太白潇洒出尘的狂傲与豪放,多了些沉僚下层的世故与悲酸。这是李新不及太白处,也是宋诗格调不如唐诗处。

在写景时,李新也常运用类似李白的奇特想象和大胆夸张。如其《梦游仙》:

飘飘夜半身凌云,梦与群仙游玉京。龙虎腾骧争引导,侍童罗络甘逢迎。绛幡羽扇前驱列,宝盖华旗助旌节。钧天九奏毕笙竽,飙驭数行响环玦。初朝太一何所为,次历紫微心自知。青虬吐烟满琼殿,白鹤起舞临丹墀。更过十洲寻旧友,旋返瑶池燕王母。文章已作人间游,功业却从天上走。朝霞乍吸心耳清,沆瀣忽餐肌骨莹。九门不掩阊阖静,玉女下诏驰名姓。始惊造作玉楼记,白马诗囊空委地。又疑本是谪仙人,锦绶纱巾初溷尘。凤箫一声轻哽咽,雾卷云收天水彻。葛洪伯乔两无知,送下九霄不言别。时人学仙不得仙,未能白日升青天。无心却向梦中见,千万人中何处传。

诗中所写的梦游天宫的经历和梦中所见之景都充满奇特的想象,龙虎开道引路、侍童络绎往来、旌旗羽扇环绕着华丽的天宫銮舆……将天宫的奢华、热闹与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诗歌末尾却道出一切都只是虚幻。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在语言风格和结构安排上都颇为相似。

李新写景诗也常因奇特想象和大胆夸张而显得气象壮阔。如《甲子春趋太学过华山赋仙掌峰》:

一掌巍然占碧巅,分明高举欲擎天。升沉尽待招携力,指点都归造化权。好与清霄扶日月,莫留寒嶂弄云烟。不知千古兴亡事,屈指而今是几年。

以“巍然”“擎天”写出了仙掌峰高耸入云的雄壮气势,并由眼前的仙掌峰联想到大自然造就沧海桑田的变化的巨大能力,表现出诗人勇敢无畏地追求理想的精神,诗歌气象宏大,充满壮志豪情。

在李新的一些乐府诗中,也常常能看到李白的影子。如《醉中歌》:

骆夫子,逢恶客,酒食未阑客呼索。烛花销铄不肯起,口纵长歌手弹拍。一年所得能几许,一日散尽何所惜。囊无千黄金,亦无双白璧。负郭二顷田,敛税三四石。十九种秫谷,以助糟丘癖。家酿憙次道,狗窦招光逸。何物骆夫子,乃尔太旷生。始知张翰一杯酒,愈於身后名。骆夫子,听歌声,为君留好语,伴月照江城。

诗中的“恶客”这一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鲜明,他与骆夫子对饮至深夜,烛花燃尽了还不肯离席,口中还高唱“功名富贵能几许,一日散尽何所惜”,其鄙弃富贵的狂傲和追求生命自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以昔时狂放旷达的西晋文学家张翰自比,进一步显出一种狂傲姿态。这首诗语言流畅,饱含激情。从诗歌狂恣的语气、“恶客”鄙弃世俗奔放自适的情怀上,都能看到李白《将进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