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才学为诗
宋人“以才学为诗”,喜用典,李新也未能免俗。如《筹笔驿》:
恶潮翻海真龙泣,未央庭露秋蓬湿。崧云无意招不来,旌旗日月随山入。茅屋主人长卧揖,盛气虬髯横槊立。汉陵白骨生春光,半夜平怀听呼吸。笔端隐语飞英略,潜拉秦原老鲗角。天心不肯续金刀,渭桥水急妖星落。
诗中多处用典,如“崧云”用齐高祖招隐士陶弘景而不得的典故,用这一隐逸的象征表明隐者高洁的志趣,这里用来赞颂诸葛亮遗世独立的高尚人格。“横槊”用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比喻能文能武的豪迈英雄气概,这里取其乐极生悲的意思,对曹操进行讽刺。“天心不肯续金刀,渭桥水急妖星落”用诸葛亮魂飞五丈原的历史传说,寄寓了诗人对诸葛亮悲剧命运的同情和惋惜。如此频繁用典,展现了诗人才学的广博,但也正如钱锺书所说,有“使事多而驳”的缺陷。
李新用典常常不拘常格,用得很灵活。有时还借助比喻、借代、双关等途径,从典故的原意引申开去。如《乘兴可以访戴》“入门篝火拨新 醅,相对此君殊不恶”一联,“此君”这一典故本义是以之作为竹的代称,李新在诗中将其引申为酒的意思。李新有时还会“断章取义”,有意将典故只作字面的理解,如《和李卿新轩》中“宦情鲁酒薄”一句,用了“鲁酒薄”的典故,这个典故本指无端蒙祸或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但李新只是取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以鲁酒的味薄比喻仕宦人情之浇薄,只强调一个“薄”字。
受到黄庭坚的影响,李新也常常“夺胎换骨”,化用前人诗句。有时甚至就在原句基础上修改数字成诗,如《打剥牡丹》“寄根王谢自得地,燕子归来汝莫疑”一联,化用自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李新反其意而用之,表明只要在王谢士族大家的地盘上寄根,燕子总是会飞来的,讽刺当时存在的只要拥有门第、出身,不论贤愚都能获得高官厚禄的社会现象。李新有时也会归纳前人诗句,将数句的句意重新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句,如《秋日登楼》中“落霞孤鹜点清秋”一句,显然是化用了初唐诗人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浓缩后显得洗练而又意蕴丰赡。《夜坐有感并简与讷教授》中“青灯微火照寒更,不信儒冠误此生”一联,化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李诗虽言“不信”,但诗中前一句“青灯微火照寒更”道出了诗人彻夜难眠,感叹自己身被儒冠所误的不幸命运,诗人换了一种说法,而意旨却与杜诗相一致。《游南水陆院》中“蜀国山河在,梁原草树深”一联,化用杜甫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