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体物言志诗

(六)体物言志诗

李新的咏物诗歌多吟咏松、梅、竹、菊等象征高洁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植物。如其《冬》中“北风多雪霜,严冬无劲草。独有青青松,岁寒能自保”四句,赞扬青松凌寒不凋的品质。竹是“君子”“高士”“贤才”的象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李新咏竹诗很多,其受知于苏轼,就是以口占《墨竹》诗起。还有其《洗竹十八韵》:

谁仿王郎子,庭前种修竹。清阴生晓云,远意近幽谷。岁久太昏翳,客来为湔沐。掠地芟蒙茸,挥空除朴樕。碧筱恶微琐,孤根赏幽独。惟防高节伤,不厌冗材秃。露枝借蝉附,风干贻凤宿。筠消蝼蚁惊,影浅虻蚋哭。减裁终瘦骨,潇洒自空腹。初劳拣择手,终入穷淡目。月浪细摇金,秋声寒戛玉。差肩存挺直,乱眼憎拳曲。洞然大夫心,卓尔高士躅。春风雨零红,林木霜换绿。长久此君操,正可起颓俗。山阴牛羊侵,谓滨斤斧辱。持君易金钱,伐尽犹不足。是中主人贤,不作薪藁束。

作者从竹的生长环境、情态、形貌、声响等各个方面展现竹的特点,以竹喻人,赞美竹的各种“君子”品性。竹成了“贤才”的象征,诗中处处强调其象征意义。竹本身为高士所种,生长地清幽绝俗,自然地与高士联系起来。“碧筱恶微琐,孤根赏幽独”,以萧疏的竹枝和“孤根”象征孤高自赏、遗世独立的个性。“惟防高节伤,不厌冗材秃”,象征着君子高士爱护名节不妥协的品质。“高节”一词一语双关,以竹节比喻“高士”的名节。“露枝借蝉附,风干贻凤宿”,蝉非清露不饮,凤非梧桐不栖,蝉和凤是高洁品行的象征,蝉栖凤宿,再次衬托了竹的高洁品质。竹主干形貌的挺直,也象征了君子正直的品格。诗歌结尾写到竹遭受“牛羊侵、斤斧辱”的厄运,也喻示了贤才高士在现实中遭受打压和摧残的不幸命运。

李新的咏物之作常常自出心裁,不沿袭前人旧论。如菊因其凌霜不败的高洁姿态,在前人的咏物诗中,多作为一种隐逸的形象,而李新《桃花菊》一诗所咏的是桃花菊的清香烂漫的形态,并由菊花香虽飘远而总有源头引出诗人的思归之主旨。李新一些咏牡丹、梨花、莲花、葡萄、荞麦等的诗也极具特点,如其《分葡萄遗苏必强》吟咏葡萄晶莹剔透的色泽和美好的形态,表现出诗人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催李祖甲赏莲会》描写莲叶、莲花随风摇曳,荷叶上的露珠晶莹美丽和滴落时的晶莹剔透之状,荷池环境的清新怡人,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享受。《荞麦》一诗描写了荞麦春播秋收、开花结果并被加工成佳肴送上餐桌的全过程,表现了荞麦色香味俱佳的特点。

李新还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通过咏物来表达某种政治讽喻。比如诗人常常以浓雾、阴云遮蔽阳光等比喻某种黑暗力量蒙蔽了圣聪,而以“长风”“葵藿”等象征忠臣义士和正义力量。如《打剥牡丹》一诗中“昔人立朝恶党盛,改群杂莠何可知”一联,以同一株牡丹中的花朵花芽有肥瘦优劣之分,需要将那些不良的部分剔除来作类比,暗示君王必须在党派复杂的朝廷上分清贤臣和小人。再如其《晓雾行》“山川蒸空气充塞,宇宙冥冥昼昏黑。九州四海安在哉,出门寸步迷南北”四句,描写了遮空蔽日的晨雾令万里无光,诗人不甘宇宙昏沉,挥刀断雾却挥之不去、断之不开。这里的浓雾象征着顽固的黑暗势力,所以诗人说:“我欲奋袂挥霜刀,恨身无翼愁天高。茫然一身不可断,力微援寡诚徒劳。”诗人在这股黑暗势力之前孤立无援、势单力薄,他希望长风扫开浓雾,重见青天:“安得长风生海边,扫院氛秽开青天。”长风象征着一种正义力量,它可以使“葵藿倾心知所向,共看白日当空悬”。晓雾暗喻着蒙蔽圣聪的奸佞小人,而“葵藿”则是对自己的忠心的表达。李新的这一类诗,多用象征、隐喻,用意深远,托物言志,讽喻主旨十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