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 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 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虽然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其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这导致了教学难度的增加,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整体来看,很多学生自认为与英语“绝缘”,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严重缺乏新意。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灵活地转换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缺乏语言环境的营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难以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无法从课堂上得到反馈。高职英语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的作用更为凸显。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学科发展需求的变化,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出相应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很多问题,如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甚至到大学毕业,很多学生都不能达到社会对英语这门世界性通用语言的要求)、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未得到充分培养、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进入电子传媒、网络时代后,新的学习方式,如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对传统的、单一的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对此,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英语教学有必要在转变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评估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进步与发展。本书正是为顺应这一要求而写作的。

本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模式、风格、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供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参考。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和专著,并引用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