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需注意的是,主体参与不等于独立写作,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能够全程参与写作提纲的拟订、资料的收集、信息的处理、谋篇布局、初稿的修改与完善等过程。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小组讨论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层进原则
层进原则要求学生应首先从单词、句子的写作抓起,为系统科学的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并逐步向语篇过渡。词是英语写作的最小单位,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句子,人们借助句子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当句子按照逻辑相关性的系统排列时,就形成了语篇。
卜玉坤(1996)曾经就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大学英语写作分阶段教学的具体方案”,大致分为以下十个阶段:写简单句;写复合句;段落的组成及要点;段落的发展方法;文章的文体类别;文章的结构;写作步骤;写作的书面技术细节与修辞手段;范文分析和题型仿写;独立撰写实践。
(三)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写作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有话想说,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就要求,写作应具有真实性,学生为了真实的目的,面对真实的读者,采用符合实际需求的方式去写。
目前国内写作教学的实际现状是,教师和学生普遍只拿写作当作一种练习,为写而写,因而缺乏真实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能使学生为真正的读者而写,为真正的目的而写,将写作与学生需求联系起来,则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留言条、求职信、个人简历等实用性文体的撰写等,这些与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工作有关的写作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文化对比原则
文化对比原则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深入了解母语和英语的区别,为写作提供帮助。很多中国学生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中文写作能力,但在英语写作中并不具备完善的用英语解码和编码的能力,由此导致中文写作能力自动、机械地迁移到英语写作过程中,产生中式英语。只有在英汉对比下,学生才能掌握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将写作语言变得更加地道,符合英语思维。
(五)综合性原则
英语的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综合性原则就是要求英语写作教学要与听力、口语和阅读相结合。写作可以作为听、说和阅读的后续活动,可以作为对听、说和读材料的应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时,与听、说、阅读相结合是写作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一堂生动有效的写作课实际上应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
(六)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一是指英语教学中的训练形式应多样化。写作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缩写、仿写、扩写、改写、情境作文等练习,每种训练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
多样性原则还指运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丰富的表达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在语言知识上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便写出更加出色的文章。
(七)交际性原则
写作也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因此写作教学也应体现交际性原则。交际性原则要求写作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即时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写作活动必须给学生交际的机会,并且使学生从写作交际中获得乐趣;在写前活动和修改活动中尽可能采用小组活动和同伴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等交流活动获得大量素材,从而为文章增添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