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一)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
1.大纲规定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教学要求,英语翻译教学目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A级: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词。
B级:能借助词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2.具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分析与运用的能力。翻译的工作对象是语言,工作目的是符合预期目的和交流任务的语际意义对应转换,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要倾注全力在语言分析上下足工夫,其中包括语义分析、语法结构分析和语段分析;在结构和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语言的内容与形式,能做到操控自如。可以说,翻译教学一切计划、措施、课目设置和教学环节及进程安排,都应当不失培养能力的宗旨,而且首先是语言分析和操控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我国学生一直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因此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但翻译要求人们同时用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因此英语翻译教学要培养学生双语转换思维的能力,这也就成了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此外,要想顺利进行翻译,还离不开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英语翻译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语言与文化相连,尤其是意义与文化密切相关。语义分析不能脱离文化参照。很多情况下,语义辨析涉及文化诠释,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义辨析范围,文化参照成了决定语义的根本依据。而且语言的文化色彩遍及词语层、短语层、句子层及语段层;语音、文字、文体、风格等各个功能层也都有必须析出文化意义的问题。这一切有赖于译者的辨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外,提高学生的双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翻译涉及的是双语交际的活动,交际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其含义有时是字典中提供的含义所不能涵盖的,因此这就需要在翻译前后进行充分的准备,也就使得不断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成了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伴随语言文化分析的是审美判断。其实,翻译中的审美判断不限于文艺文体,任何文体都有一个用词、用句是否适当、得体、有效的考量,这就是审美。高层次的审美任务更为复杂,更有待于系统的能力培养。审美判断能力源于审美经验,绝非生而有之,关键在于培养。
(二)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
(1)翻译基础理论。学习翻译基础理论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和决定组织译文的思路。组织译文的思路正确了,即使有一些小的错误,学生再改动起来也比较方便。如果思路不正确,整个译文就要推翻,重新组织。
(2)翻译技巧。翻译技巧就是为了保持译文的通顺,在内容大致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文的表现方式和表现角度进行改写的方法。常用的翻译技巧有调整语序、转换词性、正译与反译、增补与省略、主动与被动、句子语用功能的再现等。
(3)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不仅要在语言层面的语义、词法、句法、文体篇章上进行比较,掌握其异同,还要对文化层面、思维层面进行英汉对比,以便在传译过程中完整、准确、恰当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
(4)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就是讲授如何更好地翻译,特别是如何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筑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并尽快将其运用到翻译教学中,也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