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学习者在学习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注意这一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扬长补短。
(一)尊重差异,提供人文关注
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所以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并能预见其直接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影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树立学习风格的差异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按照其自身学习风格特点进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注,因为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所以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关系,树立公平公正的教学观念,对每一类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都要平等对待。
(二)针对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为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风格的优势,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灵活地调整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例如,针对视觉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阅读,将语言材料以实物、图形或情景模拟、书写符号等各种形式呈现出来;针对动觉型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参与,模拟情境,展示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
(三)弥补差异,丰富和拓展学习风格
任何一种学习风格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知识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坚守某一种固定的学习风格,那么必然会在一些不适合自己风格的学科学习中失败。学生的学习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后天的经验和训练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均衡地实施与学习者偏爱的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教学策略和针对学习者学习风格中的劣势或短处的失配教学策略,并通过策略训练,拓宽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例如,场依赖型学习者倾向使用社交策略,交际能力较强;场独立型学习者倾向使用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根据这种差异,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策略实施教学,如教师可用元认知策略训练场依赖型学习者,以社交策略训练场独立型学习者,有意识地弥补原有风格的不足与缺陷,培养灵活的认知方式。学生一旦拓宽了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增强。
(四)明确目标,转变教学思想
随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全新的教学行为,现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外语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学生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从而培养自己的外语运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并考虑好教学内容与社会个人需求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译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能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