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一)语音教学的目标
1.总体目标
关于语音教学的目标,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我们可以将英语语音教学的总体目标总结如下。
(1)稳定性(consistency)。所谓稳定性是指语音的流畅、自然。许多学生为了达到语音语调的准确下了许多功夫,但是这些学生为此牺牲了语言的流畅自然,从而使人听起来很不自然、不舒服。这种不自然的、生硬的说法使听者听起来十分别扭,以至于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时,应该遵循稳定性原则。
(2)易懂性(comprehensibility)。易懂性是指英美人士容易听懂学生所说的英语。哈默(Harmer,1991)曾指出,在语音教学中,“如同母语一般的准确和流利”的目标并不明智,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恰当的。或许更为重要的目标应该是可理解的和有效的语音语调”。可见,哈默更加注重语音学习的实际、切实可行。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很难与本族语者完全一样。另外,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能够使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即使语音语调欠佳也无伤大雅。因此,易懂性也是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交际性(communicative efficiency)。所谓交际性,就是要求发音有助于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利于实现交际的目的。
以上就是英语语音教学的总体目标,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效果欠佳的英语语音教学。
2.阶段目标
由于不同国家在语言系统、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存在不同,而且语言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这个过程有不同的阶段,因而语音教学的目标也应具有阶段性。
我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在教学要求上按级划分,每学期为一级。其中,语音单项教学要求的入学要求和第二、四、六、八级的规定见表2-1。
表2-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各级别语音教学目标
由表2-1可知,语音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阶段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1.发音知识
发音知识是指关于发音与发音器官间的关系的知识,如口形、唇形、舌位、唇和舌运动的轨迹、肌肉的紧张或松弛状态、气流的通道、口腔、鼻腔、腭、声带的振动、声音的长度等。发音知识是语音学习的基础,适度地向学生传授英语发音知识,有助于建立起学生对英语语音系统的理性认识,能为学生的语音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音的效果。
作为语音教学的开端,良好的发音知识将会减少语音学习和教学的难度,对于提高语音知识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在英语学习入门阶段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语音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些发音常识。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对语音的模仿会变得积极、自觉,具备一些对自己的发音进行及时调节和校正的能力,这比盲目被动的模仿的收效要大。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而言,发音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深入越好,教师不能把语音课变成语音学课,而是要注意发音知识的适度性,只要学生对某个音的模仿很准确,那么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过多地讲授发音知识,以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失去对语音学习的兴趣。
2.单音
单音教学主要包括元音教学和辅音教学。元音教学又包括前元音与后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短元音与长元音等;辅音可分为清辅音、浊辅音、摩擦音、鼻辅音、爆破音等。
(1)元音。元音可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
单元音有12个:/iː/ /ɪ/ /e/ /æ/ /ɜː/ /ə/ /uː/ /ʊ/ /ɔː/ /ɒ/ /aː/ /ʌ/。
双元音有8个:/eɪ/ /aɪ/ /ɔɪ/ /əʊ/ /aʊ/ /iə/ /ɛə/ /ʊə/。
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学习元音的关键在于嘴唇。口型正确,肌肉松紧适度,发音就会标准。说起来容易,要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模仿和操练。
元音教学,首先要强调舌位,使学生有意识地感知声音所发部位的前、中、后,高、中、低之分,在学习前元音时舌位尤其重要。学习英语语音,人的口腔需要发出20个元音,舌位稍有变化就会变成另一个音,可见舌位对元音发音的重要性。
区别长元音和短元音是元音学习的重点。显然,区分这两种音时,长元音要发长音,短元音要发短音。但是,短元音并不是长元音简单的短化音,长短音并非长短之分那么简单,长、短元音的根本区别在于音质,而音质与口腔内舌位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以元音中最难以区分的/iː/和/ɪ/为例,如/ɪ/不是/iː/的短化,它们其实是舌位高低的区别,其高低差别仅为1毫米左右。肌肉的紧张程度也是引起长短元音音质变化的重要因素,读长元音时肌肉紧张,读短元音时肌肉放松。在教授元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仔细地体会舌位的变化。由于舌头是有弹性、能伸缩的,因此学生要充分利用舌头高、低、伸、缩时在口腔中的不同舌位,发好单元音;另外,舌头是可以移动的,学生还应利用舌头在发音过程中的移动,发好双元音。
元音教学,还要强调唇形,特别是在学习后元音时。以元音/aː/和/ʌ/为例,虽然二者发音的舌位不同,但对发音起决定因素的是唇形及舌的肌肉紧张度。
在教授元音时,教师可以利用口形图或者口腔活动模型进行教学,以加强直观效果。教师可以一边指着图或模型,一边发音,也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发音。
(2)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作辅音。英语中一共有28个辅音,多数辅音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的,辅音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在辅音教学中,首先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辅音音素。
清辅音有11个:/p/ /t/ /k/ /f/ /θ/ /s/ /ʃ/ /tʃ/ /tr/ /ts/ /h/。
浊辅音有17个:/b/ /d/ /g/ /v/ /e/ /z/ /ʒ/ /dʒ/ /dr/ /dz/ /m/ /n/ /ŋ/ /r/ /w//j/。
由于辅音的清、浊对语义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重点教授清、浊辅音的区分。例如:
/big/big大,/dʌg/dig挖
/pig/pig猪,/dʌk/duck鸭
在教授辅音时,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辅音音素之外,还应强调声带的振动与否,这是区分清、浊辅音的关键。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到喉部,去感受发音时所产生的声带振动,浊音与清音一起练。
此外,辅音除了摩擦音和鼻辅音以外,都不能延续。如果学生在发/t/时将声音拉长了,那么他肯定是在后面加了元音/ɑː/。辅音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因而辅音练习应以音节为基本单位。最令我国学生感到困难的是辅音连缀,这是因为只有在词中才会有辅音连缀,所以解决办法也只能是通过对多词进行读音练习。
辨析是学习辅音的另一个关键内容。辨析既有对清辅音和浊辅音的辨析,也包括对相似音的辨析。清浊辅音的最大区别在于声带,清辅音在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根据这一区别,学生在学习英语辅音时,可以将手放在声带处感受声带振动与否判断自己清、浊辅音发音是否正确,或者捂住双耳,通过声带直接传到鼓膜的音检验清浊辅音的发音是否正确。
3.字母和音标
(1)字母教学。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由单词组成的,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可见字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在字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几方面的结合和比较,即字母名称和读音的结合,字母表和元音、辅音分类表的结合,字母发音和拼读的结合,以及英语字母音和汉语拼音字母音的比较等。通过这些结合和比较提高英语语音教学质量的效果。
在字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例词、例句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音、形,可以以快速听写和快速认读字母卡片的练习方式来强化字母的音形在学生头脑中的联系,加深字母音、形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字母音、形联系比赛,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字母。
(2)音标教学。音标是记录音素的书面符号,它的作用相当于对声音的提示。通过对音标的学习,学生可以一看到音标就联想起某个相应的音,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单词、字母有重要意义。
英语中有大量的单词,其中很多单词的拼读不规则,如果学生掌握了音标,那么在遇到新单词时就可以自己在字典上查到音标,独立学习该词的正确发音。音标还可以用来教授语音的其他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弱读等,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印象,加快对语音的把握。
在我国这种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英语教学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音标的教学。但是,教师还应意识到,音标的重要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限的,因此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喧宾夺主。
在实际的语音教学中,字母教学和音标教学一般要结合起来。英语字母与音标容易混淆,英语字母及音标与汉语拼音字母及拼音也容易混淆,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分和比较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这包括英语字母表、字母的名称、字母的读音、元音字母表、辅音字母表、字母拼读;音标包括元音分类表、辅音分类表、重音、次重音等。
4.语调
语流方面的语音知识主要有重音,节奏,连读和失爆,语调。相对应的,语流教学主要就包括重音教学、节奏教学、连读教学和语调教学等。
(1)重音教学。重音包括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重音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词音节、开音节、闭音节、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重音、句子重音以及重音在句子中的流动等。
事实上,重音和音素一样,都对语义有一定影响。比如:record一词重音在前时是名词,表示“唱片”,音标为/'rekɔːd/;重音在后时是动词,表示“记录”,音标为/ri'kɔːd/。如果学生没能掌握重音方面的知识,在读单词时很容易出现音对而重音位置不对的现象,从而产生词不达意的问题。
在重音位置影响词性、语义的情况下,重音的正确与否比单音还重要。一个多音节的单词不仅有重音,还有次重音,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重轻音的技能。教师在教单词时一定要强调重音,把重音这一属性当作单词读音的一部分,就像汉字的四个声调与汉字不可分割一样。
在语音课堂上,教师在教授重音知识时,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不可一蹴而就。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解释重音的概念,当重音的概念为学生所接受、掌握时,再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学生,重音在语流中是可以移动的,所以要重视句子重音。在教授重音时,教师要把句重音教学、节奏教学、句型教学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讲授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可以学习到重音的把握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写节奏和重音明晰的句子,标出重音,以加快学生对重音的学习、掌握。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重音教学缺乏重视,这就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重音,从而限制了我国英语语音教学的发展。
(2)节奏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对节奏的教学。尽管节奏教学不涉及英语单词语音的正确与否,但对英语句子、段落、篇章的语音优美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要达到流畅自然的效果,就要注意英语的节奏。掌握节奏的关键在于掌握重读的规律和断句的要点。
英语是一种节奏感很强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语音语调时不得不研究一下英语的节奏。所谓“节奏”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的时间距离大致相等,涉及语流的快慢、高低、长短与停顿。如果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没有非重读音节,那么,要么前一个重读音节适当拖长,要么这两个音节间有间歇。反之,如果两个重读音节之间有好几个非重读音节,那么,这几个非重读音节就必须“挤在一起”快速地读过去。
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节奏,每个节奏单位都是由一定量的音节组成,每个音节的长度和响亮程度也都要受节奏单位中节奏数量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例如,good/gud/在“He is a good boy.”和“This boy is really very good.”中的元音长度是不一样的。/gud/这个音段可以表示good这个单词,也可以作为goodness一词中的一个音段。虽然,这种在词典上的标记没有任何明显区别,但是实际上人们听到的goodness中的/gud/显然要比good的/gud/长,如果在“Thank goodness.”(谢天谢地!)中,/gud/的发音可能会更长。
在英语节奏教学中,教师需注意两点。首先,节奏不一定是“轻—重—轻—重”。有时候,特别在英语诗歌中,会出现“重—轻—轻—重—轻—轻”或其他节奏。另外,节奏不但要考虑重音与非重音,还得考虑意群的停顿。意群就是意义的组或群,是靠意义单位来划分的。即意义紧密相连的一些词构成较大的语义单位,叫意群。意群是不可以随意拆开的,如果打乱意群或意义单位的规律,很容易闹出笑话。也就是说,所有语言的意群规律都是一致的。例如,“You have to know that there are sense groups in English.”可以读成“You have to know//that there are//sense groups//in English.”
虽然我国很多学生都能用英语进行正确的交流,但也存在语音生硬难听、缺乏美感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英语节奏技巧,说话缺乏节奏。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使用英语时表达得自然、流畅、地道,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语音教学中要注重节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连读和失爆教学。英汉语言有很大的差异,在语音方面,英语具有的连读和失爆的语音现象是英语的一个特征。英语是以重音间距来决定一句话的时间的,在一拍的时间内要发许多个音,因此单词与单词就首尾相连,“黏”在一起,词与词之间就产生了连读和失爆现象。在英语的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中,如果前面一个词的结尾是辅音,后一个词的开头是元音,辅音和元音就要发生连读。例如,stand up连读为/'stædʌp/。同时,有些音在词组或句子里受前后音的影响,往往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称为同化或异化,例如question不读/'kwesʃn/而读成/'kwestʃən/。
英语连读和失爆的教学都十分重要,能否掌握连读和失爆技巧,将直接影响英语表达的流利性和自然性。连读可以使英语词组或句子说得流畅、自然,而要获得这种流利、自然的效果,多听、多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连读与失爆的教学,引导学生注意连读与失爆的作用及其影响,帮助学生掌握连读与失爆的技巧,以便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更加自然、流利。教师可以在朗读课文的教学中使学生注意这些现象,也可以通过听录音,或者鼓励学生在练习口语时大胆尝试使用连读和失爆。实际上,如果在基础阶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连读和失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这种现象。
(4)语调教学。英语语调指的是重读词的音频变化。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语调教学主要包括单词语调和句子语调,涉及升、降、高、低、平等五个基本语调概念。升调和降调主要用于句末。长句中可能出现语调升降的现象。读平调的词从句首至句末逐步由“高平”降至“低平”,但长句中可能再出现高平。掌握好语调应用的技巧,不仅可以使说英语时的语音更优美,而且能够有效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目的。
英语语调的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语法、态度和语篇三个方面来总结。
① 语调和语法。在很多教科书中都有对语调模式与语法结构关系的描述,笔者总结如下。
一般疑问句。对某事表示疑问时,多使用升调。
特殊疑问句。多用降调,但是如果对方没有做出反应或者反应不正确,需要我们重复同样的问题时,则要使用升调。
陈述句。陈述某事实时,应该用降调。
祈使句。向对方表示祈求时,一般用降调。
反义疑问句。当期望对方得到确认的回答时,一般用降调;当自己不太肯定时,则用升调。
项目的罗列。先用升调,然后还是升调,最后是降调。
上述关系只是根据语言现象所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规律,而不是硬性的规定,一些情况下是要违背这些规律的。但是,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语音语调。
② 态度与语调。一个人对于某一情形态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语调的变化。不同的语调往往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态度。因此,在实际的话语交际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调来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避免只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理解而产生误解。
③ 语篇与语调。语篇与语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讲话者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或者提供信息,也可以用语调的变化来表示哪些是他认为新的信息,哪些是讲话者与听话者共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