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

三、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广为应用语言学领域所认可和接受。任务教学法通常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标,并以任务作为组织教学的单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任务进行,教学活动随着全部教学任务的完成宣告结束。

实践证明,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互动、合作中增进理解、发展语言。

任务教学法在听力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听前任务

听前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根据听力材料的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补充背景知识,包括内容背景知识和形式背景知识。其中,前者是指对不同国家、社会与文化的了解,而后者则指对文章文体、类型、结构等语言知识的了解。

听前任务的设定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通过激活背景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将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加以结合,增进理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听力学习的信心。

2.听时任务

听时任务是听力实践的阶段,主要训练学生适应语音、语速、语调,熟悉文章大意、捕捉文章细节和主要信息,保证听的有效性。此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边听边记录,根据听力信息对相关内容排序,根据听力信息表演相关动作或绘出图片、填空等,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听力技巧和策略,训练学生的信息理解和听力技能运用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材料内容。

3.听后任务

听后任务包括两个方面。(1)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错误答案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2)在理解输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及时布置语言输出的任务,使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将听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加速学生语言的内化过程,促进语言的输出。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听和说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听解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互动,一是学生与所听材料内容进行交流的双向活动;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听力的互动体现在说话人通过问答等方式和听话人进行交流互动,并根据听话人的反应对所讲内容及时进行解释说明或调整。换言之,即说话人与听话人进行语言意义的谈判,目的是确保听话人真正明白说话人的意思。

实现学生与听力材料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学生和录音材料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学生听录音时,教师可将听力材料进行分割,分为若干部分。每当听完一部分后,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情况。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将体裁概念和体裁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围绕语篇的图示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体裁分析结果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特点、结构以及交际目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仅是一个语篇结构,更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交际功能的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体裁的了解和认识,并将体裁知识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

一直以来,听力都是国内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就成了英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开始关注体裁教学法,并将其应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事实证明,体裁教学法对英语听力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1)听力教学中运用体裁教学法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材料体裁(包括语境、结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掌握相对稳定、可借鉴的语言模式,从而让学生借助听到的内容全面理解文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解程度。

(2)听力教学中运用体裁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某种体裁的语言结构、特点和惯用表达以后,便能自如地运用这种体裁,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该体裁的各种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