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原则

二、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因此,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只有使用真实的语料和情境,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实际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听力材料的选择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材料多样

听力教学是枯燥的训练,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听力材料的选择首先要具有多样性。不同场合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听力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的情形,使学生熟悉与适应不同的语言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去。

2.难度适中

一般来讲,听力材料太简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材料过难,又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影响听力水平的发挥。笼统来说,听力材料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样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二)多样化原则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训练手段的多样化不仅能让训练变得有针对性,还能让学生对训练一直保持兴趣,否则千篇一律的训练方式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其听力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课文,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听力材料,并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比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区分练习各种语音,那么可以让学生听几组发音相似的词汇或含有相同读音词汇的句子,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或者教学目标是归纳总结听力材料的文章大意或主题思想,就可以允许学生运用汉语来总结概括。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不断改变和改进训练方式,让学生愿意主动配合教师的训练,使学生的听力得到逐步提高。

(三)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听力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听力教学中做到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选择听力材料,听力材料的难度由易到难,逐步加强并兼顾多样性以及真实性。比如,教授初学者时应选择吐字清晰,连读、弱读现象少,并且语速适中的材料。听力内容也要贴近生活,应选择社会热点话题、新闻、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会话等,以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知。随着教学的进展,教师可以在各个方面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而且更多情况下是几项活动互相结合,同时进行。以听力训练为例,虽然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但是一般还会采用会话、听写、听后复述等方式,这样做不仅可以集中听的注意力,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而且可以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培养实际的交际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能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反之,任一种能力的缺乏都会影响其他能力的掌握和提高。

(五)综合训练原则

综合训练原则是指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某种训练手段,要尝试将几种训练方式结合起来,让训练变得更加高效。

1.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

分散训练主要是指分散于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课文教学中以各种单位和各种方式进行听的活动,特别是配合课文教学的听。它主要通过语言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听力的专项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教授例句、文章应尽可能以口头形式完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听的活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学生疲劳,所以分散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但作为专门技能训练,听力训练只分散进行是不够的,还需要集中训练。集中训练指在分散训练的基础上,每周专门抽出1~2课时进行大量的、有指导的强化训练,对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集中进行听的训练,时间才能得到保证,教师也才能集中精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只有坚持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听力训练变得有效果。

2.分析性听和综合性听相结合

分析性的听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听的活动中有明显的语言分析,二是指把听的材料分析为各个语言层次,让学生分步听,进行听力基本功训练。简言之,分析性的听注重细节内容的理解,可以是词、词组、句子、句组,可以一个单位反复地听,听时做动作、表演、填图,或完成听的内容所要求的其他任务等。因此,需要学生在听时逐字逐句地分析细听,对例如题中要求回答的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年份、数字等此类细节要特别注意并做简单记录。

综合性的听是指对听力材料进行粗线条的整体理解,这种原则可以解决听力题中对材料主旨的理解、对整体思想的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综合听时,学生应以语篇为单位,注重整体内容的把握。由于综合性听的难度大,为了使学生保持和提高听的兴趣,可以先听难度低于所学课的材料,学生习惯后再逐步提高难度。

分析性的听也可意味着细节性的听,而综合性的听则意味着深层含义的听,分析性的听是综合性的听的基础。在听力训练中,由于听力题既涉及材料的通篇理解,又不能忽视细节问题,因此听力教学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听与分析性听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六)理解和反应相结合原则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需要交际双方的互动,也就是说,听者需要理解说者的意思并对其话语做出反应,听、说双方的相互理解与反应,促成交际活动的继续。只有听懂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所听材料的反应来判断学生理解得正确与否。检查学生反应情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的,如对问题的简单回答;也有书面的,如选择题。多样化的检查反应的方法对学生的反应技能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比如回答口头问题时,不仅要听懂所提的问题,还涉及学生说的能力。而回答选择题可以检测、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由此可见,听懂和反应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测试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能力等。

(七)符合交际需要原则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交际,听力训练也不例外。听力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听懂地道的英语。而在国内学习外语不可能终日浸在一个全英语的环境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用英语授课,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力求发音准确无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地道的发音,为听力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听录音也是培养听的能力的有效方法,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让学生多听地道的英语,在选择上要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对话。在课前或课间偶尔也可以让学生听一些地道的英文歌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