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鲁子问.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崔刚,孔宪遂.英语教学十六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罗毅,蔡慧萍.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8]张鑫.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9]乔姆斯基.论自然与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林立,王之江.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侯旭.社会语言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5]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张琳琳.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17]晨梅梅,等.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8]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19]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0]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1]姚敏.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2]曾淡君,黄若妤.新编日常交际英语口语速学速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3]魏朝夕.大学英语文化主体教学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4]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5]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6]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7]杨连瑞.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8]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9]肖正德.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0]钱穆.文化与生活[M].台北:台湾乐天出版社,1963.
[3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2]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3]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4]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5]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6]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7]高洪德.高中英语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8]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9]杜秀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问题新策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40]许志坚.多媒体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1]程东元.外语教学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2]张红玲,朱哗,孙桂芳,等.网络外语教学理论与设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3]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44]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5]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6]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7]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8]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9]米哈依尔,瓦西里耶维奇,利亚霍维茨基.外语教授方法[M].莫斯科:莫斯科高等学校出版社,1981.
[50]都建颖.以内容为依托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概念、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J].中国ESP研究,2011(1).
[51]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2).
[52]秦秋.英语阅读与听力关系探析[J].语言学研究,2006(12).
[53]卜玉坤.大学英语写作分阶段教学的具体方案与教学实验[J].外语界,1996(4).
[54]卢春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
[55]肖华芝,欧阳玲珑.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7).
[56]李一飞.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57]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4).
[58]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59]王开玉.走出语言系统:由“外”向“内”[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60]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61]顾弘,张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62]杨洪侠,范凤芝.谈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J].高教研究,2010(11)
[63]许静.浅谈大学英语之文化教学原则[J].经济研究导刊,2008(7).
[64]吴春明,李德超.论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3).
[65]罗宏,张昭苑.大学英语的情感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4).
[66]杨培沛.论大学英语情感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0(1).
[67]吴金娥.浅析大学英语情感教学[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68]洪俊彬.试论大学英语情感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69]蒋业梅,秦耀咏.论大学英语情感教学[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70]张玉红.论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6).
[71]胡斌武.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选择[J].上海教育科研,1996(9).
[72]何高大.中国网络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73]朱哗.英语网络学习策略缺失文体及其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05(1).
[74]肖川.补一补方法论的课[J].青年教师,2008(2).
[75]杨晓丹,王利娟.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研究现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
[76]李康.网络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3(3).
[77]韩清林.关于“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河北教育,1999(12).
[78]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9).
[79]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5).
[80]RICHARDS,JACK C.Error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74.
[81]JOY M.REI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82]HARRIS,M.P.MCCANN.Assessment[M].Oxford: Heinemann,1994.
[83]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8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