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全人发展,以人为本
英语教学的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而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要求也应当是人本主义。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当代英语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仅靠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情感、严谨的治学态度等,因为这些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尊重学生,做到以人为本。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一)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学生的类型不同,其学习特点也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与他们实际学习需求相符的学习指导,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擅长口头表达,有的学生则擅长书面表达;男生比较倾向于阅读思考,而女生则倾向于记忆单词、掌握规则。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类型和特点进行具体的指导。
(二)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
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位学生也都有其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科技与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比以往更独立,在许多问题上的思考也非常独特。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将教师视为朋友。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学生的想法,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发展潜能的机会。这样,英语教学也会卓有成效。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是指自主地、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个体。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和发展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顺利地实施情感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较为关键的层面。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交际的过程,如果课堂气氛和谐,交际就会有效;如果课堂气氛不和谐,交际就会无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比使用好的教学方法更重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赖于以下三个因素。
1.提倡宽容的态度
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不是母语,我们使用母语都会不可避免地犯错,在学习英语时犯错更是在所难免。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学生只要犯一丁点的错误都会被教师打断并更正。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挫败感与畏难情绪,甚至出现了“谈英语色变”的情况,对英语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那么英语课堂氛围沉闷也就可想而知了。
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倡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态度,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运用英语,不必有错必纠。
此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例如,碰到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时候,不应当立刻严肃地训斥学生,而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关心学生。这样,学生对教师心存感激,自然也就会努力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2.改善师生关系
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平等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思想,改变教学重教师而轻学生的传统观点,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成就感和满足感。当学生们感受到成功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也就必然会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3.注重情感交流
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自身应该始终处于高昂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学生要倾注所有的热情,并用这种态度将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出来。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多表扬与鼓励学生,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