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一)一般模式
一般模式通常包括背景铺垫—布置任务—执行任务—检查结果四个阶段。下面将具体阐述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意义。
(1)背景铺垫阶段也是引导阶段,是学生听的过程。本阶段的目的是为学生将要执行的任务创造情境、提供背景信息。这一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阅读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实物与画面等。资料的选择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是教师朗读文章或讲述故事,也可以是听录音资料或看影像资料。
(2)布置任务阶段。此阶段主要包括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为学生的“说”确立目标,制订方案,组织活动。
(3)执行任务,即学生说的阶段。此阶段是整个口语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尽可能地保持沉默,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这一阶段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不要过度关注学生说对了几句话,而要鼓励学生多说。
(4)教师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对学生的口语活动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出活动的不足,提出必要的建议等。
(二)展示法
展示法的操作和实施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展示的方式和展示的原则。
1.展示的方式
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就会有不同的展示方式。
(1)按照对材料的使用,展示可分演绎展示和归纳展示。
(2)按照展示主体的不同,展示可分为教师展示和学生展示。
(3)按照展示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展示则可分为多媒体辅助展示和无辅助展示。
2.展示的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展示方式,要想保证展示的效果就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简易原则。简易原则是指展示的内容应简单明了,不要将原本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增加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使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然而展示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教师的展示应尽可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低的财力投入来取得最佳的展示效果。例如,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材料时如果没有配套的视频材料,若教师打算自己制作flash等动态影像或者请人制作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这样就不符合经济原则。
(3)效果原则。效果原则是指展示方式的选择应以能够保证达到最佳展示效果为标准。若多媒体设备展示的效果优于无辅助展示,且学校又具有配套设备,则教师最好使用多媒体展示,以提升展示的效果,这就是从效果原则出发。
(三)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完成任务为目标,因此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操作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呈现任务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做语言和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呈现任务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创设与学生学习或生活相关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与话题有关的环境及思维的方向,增加新旧知识的连接度,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自然学习新知识。本阶段要遵循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
2.实施任务
这个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学生在接到任务以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施任务,如小组自由组合的方式、结对子的方式,也可由教师设计多个小任务构成任务链等。小组自由组合或结对子的方式能够为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练习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增进学习的效果。本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活动,保证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3.汇报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可要求各小组派代表或者小组内部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任务成果。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达,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给予指导,尽量让学生的汇报自然、流畅、准确。
4.评价任务
在各小组汇报完任务以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评价任务,分别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时应尽量持肯定态度,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建立信心。当然,教师也应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表达中出现的较严重、影响交际的错误,正确引导学生。
(四)文化导入法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然而因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观念、信仰等差异,针对同一交际场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产生社会文化差异。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从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文化导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信息。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导入。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五)3P教学法
3P教学法,即Presentation(介绍)、Practice(练习)、Production(运用)。概括来讲,3P口语教学法是由教师先介绍某个新知识点或技能,然后让学生就这些知识点及技能进行练习,以便熟练掌握所学习的知识点或技能,最后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或技能进行口语表达。3P模式重点放在某一种语言形式上,每一阶段都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1.介绍阶段
本阶段主要通过举例、解释、示范、角色扮演及图片、影片等方式,介绍语法、结构、功能、交际技巧等内容,达到两个目的,即确立形式、意义和功能;导入话题、激活背景知识为训练做准备。
2.练习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通过对话、找伙伴、看图说话、图画排序等控制性和半控制性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新知识进行反复操练,以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运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交际性、创造性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之中进行综合使用,以使学生自由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这一阶段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口语的浓厚兴趣。
(六)灵活练习法
1.机械练习
机械练习是一种最简单的说的练习,是不用学生多加思考就能进行的练习。其作用是促使学生记忆所学的句子,包括句子的语音、语调和句式。
(1)仿说。仿说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地道的发音,使学生语调流利自然,帮助学生学说话。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要点。其主要练习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① 听录音,看示意图画,跟从录音仿说。
② 听录音,跟着教师演示,跟从录音仿说。
③ 听教师示范说,看着并指着示意图,跟从教师仿说。
④ 听教师示范说,跟着教师演示,跟从教师仿说。
⑤ 听教师示范说,指着或举起相应的图画,跟从教师仿说。
⑥ 听录音,然后独立演示动作,并跟从录音仿说。
⑦ 听教师示范说,然后独立演示动作,并跟从教师仿说。
⑧ 听录音,并跟从仿说。
⑨ 听三遍录音:第一遍静听,第二遍跟从录音小声说,第三遍重听一次录音,以检查自己的发音。
⑩ 听教师示范说,并跟从仿说。
(2)检查说的效果。检查学生说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① 看着示意图能够独立说出相应的句子。
② 看教师演示动作,然后独立说出相应的句子。
2.复用练习
复用练习是一种围绕课文、教师讲授过的材料或情景所进行的练习。它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练习。学生需要开动脑筋才能在课文中或学过的材料里找到答案,有时候还需要学生对课文中的词句做适当的变动。
(1)反应练习。教师可利用实物、动作等进行演示,说出句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句子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
T: I am going to the door.(指自己)
S: You are going to the door.(指教师)
(2)变换说法。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例如:
T: What is a book store?
A: A book store is a store where we buy books.
T: Say it in some other way,B.
B: A book store is a store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new books.
T: Still another way,C.
C: A book store is a store that sells books.
(3)句组练习。句组练习就是利用一组句子来练习单词或句型。常见的句组练习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 排列式示意组。这种练习方式要配合实物、手势、图画等进行。例如:This is studio.This is multimedia.This is a scanner.This is a amplifier.(学习单词)
② 演进式句组。该练习是一种利用动作教动词现在进行时很好的方法。例如:
I am opening the door.
I am closing the door.
I am going to my seat.
③ 问答式示意组。这种练习方式的要点是一问一答。其优点是在问答中重复又富有变化,生动形象,不仅便于记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该练习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自创,可在师生之间进行。例如:
What is this?
It is a dictionary.
Is that a dictionary?
No,it isn’t.It is e-book.(巩固单词,学习句型)
④ 动词时态演进组。例如:
I will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
I am putting the book on the desk.
I put it there.
(4)变换句子形式。变换句子形式的练习有很多种,如延伸句子、简化/压缩句子、合并句子等。
① 延伸句子。延伸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添加定语(从句)和添加状语(从句)。例如:
The boy is very clever.
The little boy is very clever.(添加定语)
John speaks English.
John speaks English fluently.(添加状语)
② 简化/压缩句子。简化/压缩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词组简化为单词和复合句压缩为简单句。例如:
He is a man of honor.
→He is an honorable man.(词组简化为单词)
The little girl who is twelve years old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The little girl of twelv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复合句压缩为简单句)
③ 合并句子。合并句子的方法有两种:将简单句合并为并列复合句和将简单句合并为主从复合句。例如:
He is twelve.His brother is eight.
→He is twelve and his brother is eight.(将简单句合并为并列复合句)
She told me yesterday.She liked swimming.
→She told me yesterday that she liked swimming.(将简单句合并为主从复合句)
(5)看图练习。
① 看图问答。教师可依据画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练习。
② 看图说话。教师将选择的画面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开始联想并进行描述。这种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
(6)根据课文进行练习。
① 教师概括出课文中某段或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然后组织安排语言叙述某段或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②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答。以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为例:
T: Who was Alexandre Manette?
A: He was a French doctor.
T: Another answer.
B: He was a prisoner in the Bastille.
T: Still another answer.
C: He was a very good and kind doctor.
T: Who wrote“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D: Dr.Manette wrote it.
T: Say it in some other way.
E: Dr.Manette wrote“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T: What did he tell us in his account?
F:He told us the story of the great wrong done to him.
③ 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题目,整理课文中的词或词组,将之联成一段话。以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挑选出描写贵族和农奴斗争的单词和词组。例如:
Noblemen: to do wrongs to their tenants,force one to,to take away the daughters of their tenants,to strike one with a whip,to draw one’s sword upon,to thrust one’s sword at
Tenants: to fight back,to be wounded,a sword-thrust wound was fatal,gather one’s strength,with teeth set and hands clenched,to be answered for
④ 仿照进行课文口头作文或有控制地进行口头作文。根据学生的水平可逐渐增加口头作文的难度,如增加长度、提高质量等。如教师可根据上文整理出来的单词和词组让学生口头叙述一篇农民和地主之间斗争的作文。例如:
Fight Between Peasants and Landlords
Landlords and peasants were fighting all the time.Landlords did terrible wrongs to peasants.They forced them to work for them without pay.They took away the beautiful daughters of their peasants.They struck their peasants with whips.They drew their swords and even thrust their swords at them.
Of course peasants fought back.They were often wounded.They received sword-thrusts.Their wounds were fatal.The wounded peasants gathered their strength.With their teeth set and hands clenched,they looked at the landlords and shouted,“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3.活用练习
活用练习是更进一步的练习,是更高层次的练习,同复用练习一样,活用练习不能照搬课文中的句子,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新的语言。但也与复用练习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活用练习给学生的自由更多,空间更大,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思考。活用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常见的活用练习形式有以下两种。
(1)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这种练习方式是让学生先了解课文,掌握课文中的词和句子,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词或句子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如学过了关于学习课程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叙述自己不同课程学习的情况;学过了关于新闻报道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来描述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学生描述时可使用课文中的句子,但叙事的情景要真实。
(2)提出发挥性问题,据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练习方式指的是教师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提出发挥性或议论性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据此述说自己的见解或看法。需要学生表达的看法在课文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然后作答。仍以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How could the noblemen do such terrible wrongs to the tenants without being punished?
What do you think of Dr.Manette after you have read the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