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目前,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由知识型教学向技能型教学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说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也需要传授相应的语言知识,当然还需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下文将探讨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认识能力的意义与途径。

(一)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意义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关系来理解。

1.母语与英语的关系

我们的知识大都是通过母语获得的。没有学过英语的人,一般会非常娴熟地、得心应手地使用母语,但他们对母语的认识往往是非常有限的。相反,学习英语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与经验:人们在学习英语之前,往往对很多母语词汇“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当学习了英语之后,他们才能形成对这些母语词语的理性认识。

由此可见,学习英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获得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和认识能力的途径。自觉对比教学法,就特别强调通过母语和外语的对比来提高学生的整个文化素养,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4]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语言而教授语言,而应该超越语言来教授语言,将语言的教育价值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和探索,而不应该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语言知识和技能来教授。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的语言是思维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媒介,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应当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但凝结了全部的人类文化成果,还将各个民族的文化(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如词语的概念、组合、排列等)表现出来。通过对英汉词汇语义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产生和发展于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背景之下,它们的词汇系统之间很少出现语义一一对应的现象。英汉词义大部分都是不完全对应的,即介于完全对应与无对应之间。例如,英语中的brother既可以表示“哥哥”,也可以表示“弟弟”,而英语中的cousin一词囊括了旁系亲属同辈的所有男性和女性。相比之下,尽管汉语中有丰富的关于亲属关系的词汇,但是却无法实现与上述英语词汇的完全对应。

以上这种英汉词汇之间存在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国深受两千年封建社会体制的影响,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崇尚“君臣父子”的尊卑;而西方社会却不然,西方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间较长,他们崇尚个体的独立,提倡个人解放,反而对家庭观念缺乏一定的重视,这就致使在表达亲属关系方面的词汇相对较少,反而表现个人独立意识的词汇和表达却相当丰富。例如,在英语国家中,人们认为privacy(个人的隐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汉语中它却没有如此的重要。

可见,学习语言不仅是学习词汇与语法,同时也是学习如何进入一种新的文化视野,经历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进而受一种不同环境下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对这一层面有着深刻的认识,那么必然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形成新的认识机制和感受机制。

(二)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途径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就必须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坚持以话语为中心的教学

英语教学经历了词本位教学(翻译法),到句本位教学(听说法),再到话语本位教学(交际法)的发展历程。[5]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看,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句子是判断的表现形式,话语是智力本质的推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语言与思维应该与话语相统一。侧重翻译的本位教学法和侧重听说的句本位教学法都是脱离一定的思维活动的,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教学会导致学生机械无意识的模仿和重复性的活动,并且无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智力。在话语本位教学中,话语包含词语与语境之间的衔接连贯等因素,被视为是基本的言语交际单位,更体现语言的整体性及连贯性。

此外,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不仅为话语本位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还为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并且使教学活动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这些理论,还要将这些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2.坚持“文道统一”原则

众所周知,语言与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应当与思想教育活动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训练与思想教育两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文道统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注重形式、轻视内容,注重技巧、轻视智能。语言是工具,但语言教育的目的是超越工具这一范畴,其宗旨是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而坚持“文道统一”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最好手段。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自身的素养。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条普遍的规律称为“自理同构律”,也就是说,教师将希望寄托在学生的每一种素质和能力上,而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可见,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智力投资”是首先必备的条件,只有首先经历了情感层次的智力体验,才能将这些体验转嫁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身临其境。

(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文章的整体层次和结构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对其中有价值的、富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探讨,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真善美,人格也在不断地升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