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学规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三、遵循教学规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其实,英语教师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最根本的要靠教学改革。如果因循守旧,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也很难取得实效。

只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不是等同的。“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的实施不是简单增设一门课或者添加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比如,听力教学要凸显中西社会背景差异,词汇语法教学要注重中英文化对比,阅读教学要加强正面价值取向引导,翻译写作教学要强化民族意识熏陶,使英语课程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让英语课上出“思政味”,让英语教师挑起“思政担”,探索构建英语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无缝对接”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英语教师教授英语知识,不应局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表层结构,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比如,对于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解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解读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教师可以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版、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国外传媒报道与评论等资源中,补充各类融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完成课程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