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概述

一、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概述

(一)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将听力教学的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详见表3-1。

表3-1 高职大学英语听力能力的分级目标

img

听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促进听力理解和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的。由表3-1的目标要求可以看出,听力教学要注重达到技能训练与信息获取的双重目的。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还要督促学生掌握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点。

(二)高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内容

听力教学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即语音训练、听力技巧、听力理解和逻辑推理训练。

1.语音训练

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学习它的语音,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语音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导致听不懂听力材料。语音训练包括对听音、意群、重读等的训练,训练应该按照词—句—文的顺序。学生在语音训练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很少注意英语的读音规则,如轻、浊辅音后加-ed以后区别的发音。

(2)同音词或发音相似词的辨析。如chip—cheap,ship—sheep,bed—bad,pin—pen,sit—seat,heer—shear,house—horse。

(3)对语流(connected speech)上出现吞音、连续、弱化等情况的掌握不佳。

(4)难以区分美式发音和英式发音。近年来,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呈流行趋势,学生缺乏对语音规则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因此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很难快速、正确地反应,从而影响了听力的理解。

基于此,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为提高听力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听力技巧

听力技巧的训练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注意力、记笔记和词义猜测。

(1)选择注意力。选择注意力指的是在听的过程中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听力材料的总体或重要部分,避免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信息源或其他各种信息的干扰,影响对所要获取信息的提取。

注意力的选择与听的目的有关,也就是说,为什么听决定了听时的注意力。如果听的目的是获取有关事件发生地点的信息,听者就能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与地点有关的信息上;如果听的目的是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听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因表达方式上,或把注意力集中到事故前后的相关事件上,并且会关注一些与此相关的词汇或短语,如for,cause,lead to,bring about,because of,on account of,as a result of等。

(2)记笔记。记笔记是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记忆一些东西,比如打电话时我们需要记录对方所说信息,如果见面还要记住一些更多的细节,如见面的时间、地点;听课或报告时也需要做适当的笔记。因此,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我们为了避免遗忘也要适当记录一些所听内容。

(3)词义猜测。词义猜测是听力教学中必须要培养的一种能力。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听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熟悉的单词,我们往往就会纠结于此,耽误下面的听力内容。这是听力的一大忌讳,可谓是因小失大。因此,遇到不熟悉的单词,一定不能慌,要静下心继续听下面的内容,并且结合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根据上下文信息判断说话者所表达的含义是信息理解的基础,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说话者在讲什么,将要说什么。

3.听力理解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要训练学生对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理解步步加深,由“字面”到“隐含”再到“应用”。一般来说,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大意理解和细节理解。

(1)大意理解。听力理解中的核心技能要求之一就是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大意理解主要要求听者能够综合所听信息判断其主题、话题、中心大意等。长期以来,学生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还只是停留在关注某一个或几个具体信息上,加之听力对短时记忆能力的要求,学生很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因此,大意理解是听力教学中必须训练的技能。但是,由于听力材料的自身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听力都可以设计大意理解活动。

(2)细节理解。细节理解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信息的判断、信息的提取、信息的再现等都属于细节理解范围。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对这一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反复精听来实现。例如,要尽量准确无误地听出文章中出现的重要的数字、年代、各种事实细节等,这就需要反复精听。科学系统的精听训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听训练,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语言点,学生都可以轻松捕捉和分辨。

4.逻辑推理训练

在听力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法和逻辑知识是正确理解和判断的必要条件。例如,当听到/hiːz red ðə buk/时,运用正确的逻辑推理我们可以得出“He’s read the book.”这句话,而不会理解为“He is red the book.”。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要对信息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当能预知将要听到的信息范围时,头脑中该范围的知识储备就会被“激活”,那么听力理解的效果就会更好。比如,一段听力材料中,关于主人公Mike一共有四句话的描述。

(1)Mike was in the bus on his way to school.

(2)He was worried about controlling the math class.

(3)The teacher should not have asked him to do it.

(4)It was not a proper part of the janitor’s job.

在听这四句话的过程中,我们的判断一直在被推翻。当听到第一个句子时,on his way to school会让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一名学生;但当听到第二句话controlling the math class时,我们又会猜测他应该是教师;第三个句子the teacher should not又推翻了前面的判断,使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推断,即他是一名学生;最后一句话的出现让我们知道Mike原来是学校的勤杂工。

由此可知,在听听力材料时,判断是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材料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来建立或改变自己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