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很多,许多戏曲剧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从全国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2013年文化部印发《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鼓励并资助各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走出去”,积极扩大地方戏曲海外演出市场,进一步推动戏曲作为中国“文化名片”走向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文化政策不断加大对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支持力度。戏曲艺术的弘扬和传播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需要。外宣翻译在戏曲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越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其外宣翻译现状又是如何?现有外宣比较成功的戏曲剧目,其文本在异质文化中是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更多经典的越剧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走向国际舞台?这些问题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拓展与丰富发展跨文化传播和戏曲翻译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内容。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之外宣翻译研究——以越剧为例(15YJAZH043)”的最终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在文化“走出去”时期,如何做好外宣翻译,促进戏曲的跨文化传播,让中国戏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和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述评,重点介绍了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指出在目前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推进越剧等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于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戏曲本身的发展和传承、塑造民族及地方文化形象等方面意义重大。第二章从文本和舞台表演两个方面对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戏曲未来跨文化传播发展的态势。第三章以越剧为例,分析了越剧的跨文化传播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文化走出去和媒介融合背景下,越剧的跨文化传播途径和策略。第四章对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和外宣翻译进行了概念厘定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新时期在戏曲文化外宣和翻译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两大戏曲外译工程为例,分析了中国戏曲走出去的译介途径。最后一章也是本书的重点,在本书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越剧的外宣翻译现状,以及其对越剧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国外类似戏剧网站平行文本对比入手,以多模态话语为理论基础分析和阐述了越剧网站的外宣翻译,从目的论视角对越剧的行话和术语的外宣翻译进行了论述,最后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以多元系统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提出了越剧跨文化传播中外宣翻译的途径。本书得到课题研究团队的极大帮助和支持,陈玲敏参与了第五章第四节内容的撰写,张霞霖参与了第五章第三节内容的撰写,同时陈娅玲参与了越剧跨文化传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吴霞鑫参与了本书的校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稿写作历经时间较长,所参阅文献资料也比较宽泛,标注难免出现遗漏,恳望相关作者谅解,并告知。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凌来芳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