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翻译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翻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受到传播学和语言学领域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模态(Modality)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和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或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常见模态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等。多模态指的是“来自不同符号系统的意义的结合”(Kress.Vanleeuwen,1996),是在给定的语境中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模态(譬如书面语、口语、图像等等)的共存现象(Gibbons,2012)。多模态视角的研究认为多模态文本中的所有模态都会参与意义的构建,是整合多种符号资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交际的表达手段,是现代信息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多模态交际中,模态既各自独立发挥作用,也共同发挥作用,即模态本身产生意义,同时通过彼此的交接和互动产生意义。(Kress.Vanleeuwen,2001)网站的文本与传统文本的差异在于其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通过超链接联系各种不同层次、空间的文字和其他符号资源(影像、声音、超链接和图片等)的网状文本。(朱永生,2007)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网页、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等,具有多线协作,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经常与语言符号搭配使用,让意义的构建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理论(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基于超文本信息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并不局限于语言符号,图片、声音、影像、动画、链接等非自然语言符号也成为意义构建的组成部分。多模态理论观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内容:(1)不同模态有不同的意义可能和物质性,但受众并不总是可以获取或理解这些信息;(2)所有模态都有特定的社会评价和要求,所以模态的意义可能取决于不同社区的实际要求和不同的社会语境;(3)所有模态通过彼此交集(intersection)和在交际语境中互相交织产生意义;(4)所有模态都是通过对社会符号过程做出反应而构建、创造和转变,因此它们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Chuan,2006)其意义不仅通过语言还通过其他很多模态表达,包括图像、手势、姿势、目光、颜色等,这些模态不仅是话语的体现,而且在具体情况下与话语具有同等的意义建构潜能。(Borodo,2015)多模态话语分析指在进行话语分析时,不仅关注语言模态,还要关注声音、图像、动作、表情等多种非语言模态。在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时,虽然语言仍是分析的重要内容,但应放在一个更大的多模态语境中进行,并考虑语言与多模态语境的关系。(Jewitt,2009)现今,“多模态话语分析”已经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一大热点,除了传统的文本分析,还涉及了语料库、外语教学以及外宣等领域。在翻译领域,对多模态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等领域的翻译中,毕竟如今大部分翻译文本属于多模态性质。(许勉君,2017)

在现有互联网环境中,所面对的信息不再是先前纸质的、静态的文字,而是动态的文字,显眼的图片,丰富的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化的材料,同时还有图像,色彩的各种配合。这种复合文本一方面帮助受众借助多个感官对信息产生多层面、多维度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求受众积极调动多个感官参与交流。在相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由于多个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一交流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然而,若受众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这种多模态信息呈现过程需要受众调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有时反而加大了接受信息的难度。从翻译角度而言,译者所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化了。面对单模态书面文本、音频文本或视频片段,译者只需考虑相关文体需求和翻译原则。然而,面对多模态的网页信息,译者需要考虑的不单是文本的对译,还要考虑呈现效果和最终的目标语受众的接受程度。此时,译者不再是简单地参与某个翻译过程,还要考虑多种模态文本在翻译时所造成的障碍、自己应遵守的原则以及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以最大程度保证最终“多模态译文”的可接受性。此时,译者需要对网站信息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需要“突破了书面文字的樊篱,将话语分析研究拓展到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许勉君,2017)。

戏曲的可视化和表演特性,决定了戏曲网站的多模态化特征。戏曲的传播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用于宣传剧团和戏曲文化的网站是典型的多模态话语,既有文字模态又有图画模态还有视频/音频等模态,需要同时调用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官。外宣翻译时需要动用视觉模态(文字、画面)和听觉模态(节奏、韵律等),还要运用图画、文字、字体、排版布局等多种符号系统。特色的外宣体系早已不再局限于语言单一模态,更要注重非语言符号(如图像、动作等)的表意功能的使用,多种模态协作以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外宣翻译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面子”工程,具有外宣特征的文化外宣网站材料翻译绝非字面文字的简单对译,需要考虑动态图片、音频信息、视频资料等全方位的展示。要成功翻译戏曲网站相关信息,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较为可行的理论支持。外宣网站的翻译因脱离了传统的文本呈现和阅读方式,语篇的整体意义已经不完全由语言本身所体现,而是同时由多种非语言模态来共同建构。它除了要遵循双语转换的一般原则外,还要受到时间、空间、画面、声音等因素的影响。多模态视角综合考虑多种模态的共同参与,对戏曲网站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