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越剧起源于清末浙江嵊县的当地民间歌曲,发展于“落地唱书”,而今成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展现着丰富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近十几年来,国内的越剧外宣翻译研究逐渐为广大翻译工作者和中国戏曲文化爱好者所重视。据笔者统计,至今十来部越剧曲目被译成英文,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班昭》《红楼梦》等。越剧外宣翻译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剧名、字幕、唱词的英译研究。(顾秀丽,2014;马晶晶,2017;林奕佳,2014;潘朝瑞,2015)此外,“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更对承载地域文化的越剧对外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越剧术语进行有效翻译关乎文化传播的效度。然后,越剧术语的汉英翻译却存在诸多问题:(1)剧目名翻译欠统一、欠规范,不利于越剧的海外传播;(2)忽视文化内涵的简单直译或音译,令外国观众不知所云;(3)由文化沟壑造成的不当翻译,曲解文化内涵。因此,如何正确有力地推进越剧术语的翻译工作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只有逾越文化鸿沟、正确解读文化内涵,才能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