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
2025年10月13日
三、戏曲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
从语言学或文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来研究各戏曲典籍、剧本或字幕的汉英翻译:如文学视角(顾秀丽,2014;杨贞,2011;王桂玲,2008;等)、目的论视角(张定,201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霍雨佳,2014)、认知翻译观视角(李庆明、宋利强,2010等)、接受美学视角(李声凤,2015;夏萌,2009等)等等。戏曲不仅是一门表演艺术,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文化因素和本身特点导致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戏剧翻译方面,跨越文化差异,最大限度地体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传递出戏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容。尽管如此,在越剧的跨文化传播及译介方面,也存在某些不足:目前已有的大量内容实质上还是传统的语言或文化层面的分析或与理论的结合,对越剧的翻译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越剧剧名等文本本身的翻译策略研究,而从外宣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角度对越剧的研究几乎鲜有涉足,只有个别学者对于京剧、黄梅戏等其他中国戏曲的研究有所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艺术品种之一,越剧出于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现跨文化的传播是必然趋势。而一个文学翻译作品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意思是否表达清楚,更多的是在于其文化精神是否传递。因此,加强越剧外宣翻译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通过什么样的传播媒介,将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让越剧等中国戏曲“走出去”,是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外宣翻译作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手段,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从外宣翻译视角来研究越剧等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是很有必要而且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