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跨文化传播手段和途径尚需拓展

三、越剧的跨文化传播手段和途径尚需拓展

越剧的跨文化传播手段和途径单一,传播力度不足,传播质量有待提高。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越剧的传播媒介主要依赖舞台演出、电影等大众传播渠道,传播的途径也主要是由国家文化部门组织进行的,其他媒介的利用率还比较低。无论是越剧学术著作,还是普及型对外出版物均有限,只有少量零散的剧本类书籍。近年来,越剧在央视国际台等媒体展示的频率在逐年下降。刘琳曾对央视戏曲频道2012年全年黄金时段越剧的播出频率进行过统计,发现越剧“在该频道全年仅播出20次,而完整剧目仅播出10次,演唱会、折子戏专场播出2次,越剧电影片段播出1次,远远低于京剧在黄金时段的播出频率”。(刘琳,2013)越剧网站的数量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发展不平衡,信息不完整,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性强的优势,而且网站的视频、音频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网站都没有对应的双语宣传,国际化程度低。笔者搜索了越剧网络宣传与传播的主要渠道:美丽越剧网、中国越剧网以及8家越剧团的网站,只有3家网站有相对应的英语版本。其次,越剧的传播手段还不够多元化,大都处于文化交流层面,传播运作是临时的,没有形成长效性国际演出运作机制,也没有很好利用媒介的宣传作用进行公开而广泛的信息传播,和其他文化产业结合得也不是很紧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越剧跨文化传播的辐射面。

总之,越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展现着丰富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其跨文化传播对于作为吴越文化代表之一的越剧文化本身以及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文献阅读与网络资料收集及调查来看,相比其他剧种而言,如京剧、昆曲等,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越剧的发展与传播并不是很乐观,对外宣传翻译意识不强。在国内,杭州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文化城市也很少将越剧的宣传融合到其旅游文化中去;在海外,越剧还没有走入西方社会的主流社会视野,很多人对其了解很少,甚至压根就不知道。再者,由于缺乏适当的越剧译本,在国际交流演出中,由于语言与文化障碍,真正能够看懂、听懂的海外观众人数极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国观众对越剧的理解和观剧效果,其艺术魅力未能得以充分展现,这些严重地制约了越剧的海外传播。数百年来戏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在进程上还是很缓慢的,即使在西方学术研究领域,戏曲也是处于边缘的位置,远未成为中国学研究的中心话语,越剧更是如此。因此,加强越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宣传地方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特色经典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应受到有志于弘扬越剧文化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