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传播和民间传播相结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加快了越剧走向世界的步伐,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增多,越剧的对外传播主体也趋向多样化,突破了单一由国家安排出国访问演出的模式。除政府组织安排的演出外,还出现了不少民间社团之间的艺术交流以及商业性演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留下了中国越剧的身影。越剧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喜爱。
上海越剧院的对外交流。20世纪80年代,上海越剧院赴日本、法国巴黎、美国等地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各国人民和华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1983年,以上海越剧院为主组成的中国上海越剧团东渡日本,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巡回公演《红楼梦》,深受日本人民的欢迎。1986年9月,上海越剧院参加第15届巴黎秋季艺术节,所表演的《红楼梦》令巴黎的观众耳目一新。新闻传媒称,中国人“征服了巴黎”。在巴黎演出期间,受到空前的欢迎,门票在剧团到达法国之前就销售一空。巴黎人高度赞扬了越剧《红楼梦》动人的剧情、细腻的表演、优美的音乐和多彩的民族服装,并说:“过去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较多停留在京剧和杂技上,现在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应志良,2014)1987年,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应邀赴新加坡做商业演出,上演的剧目有《红楼梦》《珍珠塔》《追鱼》《西园记》《长乐宫》《碧玉簪》等,观众达到2万余人次。1988年,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应邀赴泰国做商业性演出,钱惠丽、单仰萍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等剧目连演12场,在泰国引起强烈反响。1990年12月7日至1991年1月12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一行50人,应泰国正大集团邀请,再次赴泰国进行商业性演出。姚瑜任团长,宋玉华任副团长,徐玉兰、王文娟任艺术指导。携带剧目有《红楼梦》《皇帝与村姑》《追鱼》《孟丽君》《碧玉簪》等。在曼谷朱拉大学礼堂共演出27场,观众4万多人次。泰国皇储妃、总理差猜上将、前任外长实特·沙域诗拉上将和中国驻泰大使季世淳等,观看了演出。1989年5月,上海越剧院访美演出团在袁雪芬的带领下,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先后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地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批越剧折子戏共17场,第一次将美轮美奂的越剧艺术介绍给美国人民。(上海越剧院网)1990年1月21日至2月14日,应欧洲五国华侨组织的邀请,上海越剧院范瑞娟、吕瑞英、张桂凤、陆梅英等一批著名越剧艺术家,携越剧《打金枝》等剧目,跟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赴联邦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演出,共演出20场,受到侨胞和外国友人的热诚欢迎。1994年,吕瑞英还获得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1995年3月14日至4月6日,为祝贺中泰建交20周年,由泰国农村发展慈善基金会主办,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应泰国正大集团之邀,赴泰国曼谷演出16场(其中义演2场)。剧目有《追鱼》《真假驸马》《桃李梅》《莲花女传奇》《紫玉钗》《红楼梦》等6台大戏。团长丁志愿、副团长薛允璜,主要演员有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陈颖、郑国凤、胡敏华等。(应志良,2015)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电影、电视等艺术品种日益兴盛,戏曲舞台艺术日渐式微,但越剧艺术家们在积极拓展越剧题材和艺术样式上进行了探索创新,以自主自立的艺术生命来弘扬越剧的美学品格,扩展剧种的社会名声。杭州越剧院以及以茅威涛领衔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代表的浙江越剧,出现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于1984年5月成立,是中国著名专业女子越剧表演团体,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为现任团长。作为国内代表性的越剧艺术表演团体,她们坚持本土创新和海外发展相融合理念,将年度演出任务的10%放在海外市场,将浙江越剧“小百花”的品牌不断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剧团曾先后出访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奥地利等国。1991年,应日本栃木县邀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赴栃木县、大阪、小山市和东京早稻田大学进行访问演出,满台新秀和优美的综合艺术令日本观众叹为观止。1997年9月,受文化部派遣,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再次奔赴日本参加第二届东京国际舞台艺术节,茅威涛领衔主演了《寒情》,并前往福井、奈良、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地进行商业性巡回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1992年2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受邀赴泰国演出,在曼谷最负盛名的朱拉隆功大学礼堂共演出14场,演出《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红丝错》等剧目,观众厅座无虚席,泰国观众深深陶醉于越剧的优美文化。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此期间先后两次赴新加坡演出。1986年11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应新加坡国家剧场委员会的邀请,首次登上了新加坡的艺术舞台,把中国的越剧艺术介绍给新加坡的观众,展示了中国越剧的优美风采,在新加坡嘉龙剧院的演出场场爆棚。上演剧目有《五女拜寿》《长乐宫》《大观园》《唐伯虎落第》《三弟审兄》《相思曲》《汉宫怨》及折子戏。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联合晚报》等盛赞“小百花个个是好花”“越剧赢得了新戏迷”。(应志良,2015)1991年9月,浙江省文化厅组织的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等主要演员为骨干构成的浙江综合艺术团应邀赴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地演出,并参加当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二周年活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先后演出了越剧折子戏《拾玉镯》《断桥》《十八相送》《何文秀·算命》等,共演出9场。在短短两天的演出时间里,“小百花”像一块强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当地的观众。1999年4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应邀来到美国洛杉矶,正式亮相于洛杉矶圣盖博大剧院,之后辗转美国旧金山、纽约、新泽西州等地,横跨美国东西部的四地五个剧院,完成了八场商业性演出,观众达一万余人次。剧团以精美的艺术倾倒了美国观众,“小百花”所到之处,掀起了一阵“中国越剧旋风”。《西厢记》《陆游与唐琬》《红丝错》等剧目,都以演员美、舞台美、音乐美、表演美而赢得了华人侨胞和美国观众的喜爱,并让他们通过越剧了解浙江,了解中国。在美国期间,“小百花”所到之处都被称为“艺术使者”,是架起中美文化交流桥梁的“美丽小天使”。(高燕,2009)
此外,浙江省其他地区的小百花越剧团也纷纷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1991年4月,浙江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应新加坡国家剧场委员会的邀请,赴新加坡演出。在新加坡共演出10场,上演剧目有《孟丽君》《唐王告状》《桃花梦》《琼浆玉露》《归长安》以及折子戏《葬花》《春香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庵堂认母》等,同样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越剧旋风。1998年5月,受国家文化部委派,浙江上虞市小百花越剧团作为中国戏剧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芬兰赫尔辛基亚洲艺术节。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上虞越剧团从芬兰北部的奥卢市到南部的赫尔辛基,先后演出四场《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一场折子戏(《打金枝》《哭祖庙》《情探》《十八相送》)。来自祝英台故乡的小百花越剧团引起芬兰市民的极大兴趣,媒体称“梁祝旋风”登陆芬兰。奥卢市议会主席在观看演出后激动地说,中国越剧是来自亚洲的文化使者,《梁祝》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情节使他们得到了欣赏东方文化的难得机会。新华社奥卢电讯称,《梁祝》的精彩演出,“在迥然不同的中西方文化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芬兰总统夫人埃娃·阿赫蒂萨里亲临赫尔辛基亚历山大歌剧院,兴致盎然地看完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总统夫人看完演出后连声称赞越剧这一中国艺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非常有美感。她称赞:“越剧太美了,服装美,音乐美,唱腔美,演员长得也美。”中国驻芬兰大使高兴地说:“中国到芬兰的文化交流活动不少,总统夫人出席的这是第一次,上虞越剧团作为文化使者非同凡响,这是文化外交上的一次成功。”(应志良,2015)
越剧源于浙江,也是浙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浙江省各地小百花越剧团的海外演出,让越剧超越了地方剧种身份,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美学趣味,掀起了炫目的“小百花旋风”,扩大了越剧在海外的知名度。在美国演出时,美国观众不仅对茅威涛等演员以“she”演“he”表示了很大的惊奇和赞叹,且同样被中国女子歌剧的戏美、人美、音乐美、舞台美所打动。有观众说:“因为全部有英文字幕,所以能够完全看懂里面的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并且沉醉其中。越剧让我很喜欢。”(高燕,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