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相关网站外宣翻译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的普及和媒介的发展给戏曲的国际化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戏曲信息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受众范围比舞台演出更广。在传统戏曲领域里,越剧的互联网传播应当说是起步较早。据统计,目前专业越剧戏曲网站有好几十个,比较有影响的分别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此外还有一些文化部门、协会团体等建设的网站,如浙江文化网、越剧网、中国越剧网。一些文艺演出部门的网站及国际性的票务网也对越剧的介绍有所涉及,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天蟾逸夫大舞台、大麦网等。这些都是越剧网络宣传与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些网站对戏曲文化艺术的记录和宣传令海外受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越剧这一文化艺术。可以说越剧的网络传播这一块还是比较欣欣向荣的。但我们进一步分析浙江省内各大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宣传网站,以及综合性的越剧网站,如美丽越剧网、中国越剧网,还有各越剧团的网站有关越剧宣传介绍相关的资料时发现,越剧文化在网络这块的外宣还有很多地方亟待改进。大部分网站国际意识还不够强,只有中文版,鲜有英文对应网页。少数网站配有简单的英文介绍,但也只是以简单的历史、发展、演出剧目、演员、剧团领导等介绍为主,仅完成了信息传递的功能,很多为几年前的内容,信息的时效性不是很理想。大部分网站对有关越剧的介绍还只是简单的名目列举,缺乏详细的文字描述,而且双语的宣传率非常的低,较为完整、生动的越剧英译的资料相当有限,多是一些零散的资料图。例如,在浙江省旅游门户网站上对越剧的介绍非常少,更不要说是双语的介绍了;在省文化部门的相关门户网站上的英文版Zhejiang Drama对作为浙江省重要的非遗文化越剧没有专门的介绍,只是一两句话带过的简单说明;杭州市文化部门相关网站对越剧的宣传方面缺少应有的双语外宣资料。因此,从网络跨文化传播这块来说,越剧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不容乐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多次海外演出,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网页英文版相对较为成熟,在英文的外宣翻译上做得相对比较好,有专门的英文版来介绍越剧,但更新频率和生动性上还需要提高与改进。此外还有一些票务性的网站,如大麦网、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外宣文本的双语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还不同程度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英文网页的设计和排版重点还不够突出,与目的语的同类型网站还有很多差异,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阅读的习惯,很难吸引到受众的关注;文本语言还不够丰富,基本是中英双语为主,大部分译文基本上也表达出了大意,在一些地方用了增补等翻译技巧,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有欠妥之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翻译方面的问题,如语言方面的语法错误、错译、误译,文化语用方面的表达生硬、术语译名不统一等等,造成国外受众接受度不高。因此,越剧网站的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在网络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网络媒体做好越剧文化的外宣工作,选择怎样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使其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是亟须探索并解决的问题。本部分以越剧文化艺术推介相关网页的外宣英译文本为案例,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多模态视角,分析外宣文本存在的问题,提出戏曲类外宣文本相应的翻译准则及策略,以期提高其宣传和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