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撰写的质量控制

二、方案撰写的质量控制

方案撰写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①自我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当一个临床试验方案初稿设计完成后,还需要一个质量控制过程,这同样需要多方参与和合作。首先撰写者应把方案放在旁边,过几日再详细阅读,因为在第一稿完成时,也许有些盲点或细节部分没有注意到,过几日,撰写者可以以一个新的眼光,近似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阅自己的作品,进而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在CRO公司里,通常把这叫作自我QC。②同仁审阅(peer review),在自我QC以后,可以把稿子交给另一位同仁审阅,根据审阅后提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完善(范大超,2009)。

我们可以按照方案的内容,制定一个方案审核清单(check list),再按照清单,逐条地审阅,这样就不会挂一漏万了。清单包括:①试验目的,需要考虑什么是主要目的,什么是次要目的,目的范围是否制定的太少,是否可行,目的表达是否清楚,按照目前的设计是否能够达到试验目的。②试验设计,需要考虑是否与统计学家讨论过,设计能否达到试验目的,疗效指标是否经过验证,样本的把握度(power)是否足够,样本数是否足以反映临床显著性意义,选择阳性对照组还是安慰剂组,如果是阳性对照组,对照药物剂量是否适当,是否采用盲法,怎样保持盲态,剂量是固定剂量,还是可变剂量。如果是递增剂量(titration),是可选择的(optional),还是固定的(fixed)。③入选及排除标准,需要考虑是否太严(可能招募受试者时有困难),是否太宽松(可能影响方案的科学性),筛选期/基线/治疗期的制定是否太短或太长都会影响方案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在这个期间所做的相关检查项目、治疗程序是否太多、太少,还是正好。④用来检验入选及排出标准的化验报告,需要考虑报告出来的时间与受试者开始服药的时间是否有冲突,研究药物的包装及发药,由谁来包、由谁来发。⑤盲法,需要考虑盲法随机数表由谁来产生,怎样产生,是否会因为药物本身的特性(如头晕、心跳加快、排泄物颜色、特殊口味)被破盲。⑥数据管理,需要考虑病例报告表设计是否适当。⑦统计方法。⑧语法语句,需要考虑词意是否表达清楚,是否有逻辑性及前后一致性,是否有拼写错误,段落分配是否妥当。⑨版本管理。⑩附录,需要考虑有些疗效指标与测量工具应放在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