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与城市电视台 以泉州为例》简介
《城市文化与城市电视台 以泉州为例》这本书是由.沈文锋著创作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电视台 以泉州为例》共有75章节
1
前 言
2015年5月1日起,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最醒目的LED屏上播放的泉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展示了开元寺、清净寺、洛阳桥、南音、木偶等泉州丰富的“海丝”文化元素,所有文...
2
序一
颜纯钧 沈文锋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嘱我作序,一下子令我想起他在我身边读书做学问的那些日子。 沈文锋是读硕士学位时开始跟我的,那时我还在福建师大文学院教高年级的电...
3
序二
郑家建 本雅明曾区分了两类讲故事的人:水手与农夫。与之相应,故事也分为两种:水手的异域奇谭和农夫的本乡掌故。随着新技术巨大威力的释放,这两种讲故事的人,连同作为...
4
目录
目 录 前 言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城市日记:城市文化建构 第一节 理解文化 第二节 城市文化 第三节 城市的电视台 第四节 替代性主体 第五节 城市文化日记 ...
5
第一章 城市日记:城市文化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中国科学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报告称...
6
第一节 理解文化
自从“文化”的概念诞生以来,文化的定义数以百计。关于“文化”的研究表明,“文化”概念起源于哲学和文学两大传统,这两大传统都在确认文化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7
第二节 城市文化
文化让时空驻留城市,在文化的分享中呈现出城市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容器,能不能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和繁荣。“城市文化代表着一...
8
第三节 城市的电视台
符号构成承载文化的系统(比如闽南语就是闽南文化的载体),同时,支撑整个文化符号流通的是传播媒介,符号意义的流通和共享需要靠媒介传播来实现。对于今天的城市文化而言...
9
第四节 替代性主体
媒介等同理论认为,媒介应等同于有生命的人。然而这并非说明城市电视台就是个独立的主体。如前所述,城市电视台发挥的是喉舌作用,首先传达的是地方党政的意识形态话语,地...
10
第五节 城市文化日记
从改革开放到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电视台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短短二十个春秋的历练,城市电视不但站稳脚跟,而且,竟能与一些资深、财雄、势厚...
11
第六节 泉州文化和泉州电视台
泉州建城历史悠久,但是在改革开放前城市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泉州先后设立行政督察区、专区和地区等,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公元71...
12
第二章 竞技场:传媒意识形态
当我们说城市电视台是城市所属的媒体(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是城市管理者自己的或市民自己的电视台)时,其实人们不一定注意到:有某种力量在操纵电视台,这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
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地位。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里面,媒体是十分重要的意识形态机构,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
14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个分水岭。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和新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完全一致的...
15
第三节 消费主义文化控制
种种情况表明,政治意识形态中的经济意识已经侵入原来的知识与表述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因素成为政治因素在新时期的崛起,已经成为影响传媒一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力...
16
一、身份消费
消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在文化批评者看来,“消费主义(consumerism)是指缺乏批评意识地沉溺于消费,把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当成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
17
二、创收、创收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成为打通约翰·菲斯克所谓的“文化经济”和“金融经济”的手段。根据费斯克的“两种经济”理论,电视台生产节目,广告商付费给电视台,这时流通的...
18
三、文化消费
随着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媒体被归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后,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媒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势头持续高涨。利用地方文化优势,是城市电视台开拓文...
19
第四节 新闻理想[55]
对于成熟的媒体来说,与新闻专业有关的职业理念、职业伦理、行为准则和工作技能规范等构成其新闻专业的意识形态,西方的新闻理论将之归入新闻专业主义的范畴。我们生活在一...
20
一、西方理论的影响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对国内的新闻专业主义建构有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框架侵入了新中国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国内一些关于我国新闻业的相关...
21
二、中国特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新意识形态投射到传媒上,以人为本,兼顾各方利益的公共服务理念不断得到强化,国内关于新闻专业的意识形态逐渐浮出水面,新闻传播观念从...
22
三、发展的话语
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关于新闻理想的并不多,且主要是新闻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媒体人如何坚守新闻理想、新闻理想被“浮云”的现实...
23
第五节 意识形态竞技场
新闻理想尽管作为影响媒体传播的力量不可忽视,然而它始终从属于政治意识形态并力求与之相协调,对商业资本抗衡,完全不同于消费主义。但是在实际的新闻实践中,仍不时处于...
24
第六节 角色变迁
城市文化是城市电视台的文化根基。从文化视角去考察城市电视台和城市文化的关系就可以发现城市电视台的存在意义——城市文化的亮光是如何投射到城市电视台的,而城市电视台...
25
第三章 流变的框架:民主与民生转向
城市政治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外城市的历史成因看,无论是出于经济目的还是政治目的,最终表明城市的发展和政治是分不开的。“对都市文化和政治的研究由来已...
26
第一节 成就框架
在新闻中进行成就回顾和展示是城市电视台政治宣传的典型做法。城市现代化成就是城市领导者带领市民贯彻政治意识形态的积极成果,亦可看成是城市党委政府的政治成果(简称政...
27
第二节 舆论监督框架
国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带来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公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肯定了人对正当利益追求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人们的个人利益在获得尊重的情况下,...
28
第三节 “两会”框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了市民对政治经济权利的吁求。2003年4月25日,泉州市人大十三届常委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这次会议的特别之处就是首次设立了旁听席,13位...
29
第四节 从慰问框架到救助性框架
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并且明确提出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由此弱势群体成为政治意识形...
30
第五节 救助性框架中的媒体角色分析
泉州台《新闻广角》栏目2006年总共播发新闻3638条,其中有关弱势群体的消息有278条,占总数的7.6%。就内容看,可分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和其他”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