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影像:市民与城市的对话

第六章 民间影像:市民与城市的对话

市民是城市电视台的主要受众,他们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生产者和享用者,因此,市民阶层也是控制媒体的一股文化力量,力图在意识形态上对传媒进行影响,以传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成为传媒意识形态的影响因子。为实现这种文化权力控制,市民需要拥有与城市电视台互动的渠道,在当下,这种控制正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媒体特别是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来实现。互联网时代,城市电视台的热线电话已经让位于新媒体,相对于热线电话还需要派人采访,网络参与对媒体来说更加有效率,市民直接通过网络可以上传图片、视频等,互联网为实现市民的文化参与意愿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科技发展带动市民媒介素养的提高成为一种普遍化趋势,并且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市民媒介素养的获得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养成,带有奖励性质的新闻实践如在媒体播出、荣誉和口碑等,对市民关心政治、关心公共事务以及提升新闻专业素养有积极的催化作用,而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科技发展下其边界不断消融的重要原因。不论是DV、“移动拍客”还是微电影的兴起,都对电视台的影像霸权发起了挑战,从而推动了市民意识的发展。民间影像的发展,除了市民的自觉之外,政治意识形态也有推动作用,比如关注民生、人权这样一些观念逐渐注入媒体,这方面报道也日益增多。可以说,2014年是传统电视媒体拥抱互联网的一年,也被称为媒体融合发展元年。随着视频摄录设备的小型化、高清化和多样化,价格越来越低廉,来自市民阶层的民间影像层出不穷,微视频、微电影等新的影视节目形态不断出现,传统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打上互联网时代的烙印,民间影像逐渐产生与传统电视汇聚合流的现象。影像成为电视台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一个公约数,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市民(网民)制造的内容有时候比传统媒体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