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场:传媒意识形态

第二章 竞技场:传媒意识形态

当我们说城市电视台是城市所属的媒体(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是城市管理者自己的或市民自己的电视台)时,其实人们不一定注意到:有某种力量在操纵电视台,这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城市电视台所呈现出来的,无论是所播放的节目还是所举办的活动,比如组织爱心捐资或才艺比拼等,都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或意识形态下的行为结果。

有关意识形态的说法很多。意识形态是观念论或观念的科学。法国思想家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意识形态”一词的。从1796年他在《观念学的要素》(又译为《意识形态的要素》、《意识形态原理》)中提出这个词语开始,“意识形态”便成为“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内容最庞杂、意义最含混、性质最诡异、使用最频繁的范畴之一”[1]。意识形态内涵的丰富多变以及类别的纷繁复杂,使人难以将其归纳为一个简单明了的概念,由此也说明了“意识形态”既是一个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念词汇,同时又是一个无形的精神资源,以至于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等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强调。“心理学强调意识形态的心理整合功能,政治学强调意识形态的社会动员功能,人类学强调意识形态的文化意味,哲学家强调意识形态的求真取向。”[2]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概括“意识形态”的定义有两条传统路径,一条是从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到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卢卡奇,再到新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另一条是社会学的路线。而目前最广泛的方法则是把这两条路线结合起来,“把意识形态作为手段,借助意识形态使统治关系合法化,并进而维护这种关系”[3]

“意识形态并不仅仅向人们提供用于指导世界观的信仰体系,它还在各种社会行为者创造其赖以生存的真实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4]意识形态对于媒体产生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直接操控,规定和约束媒体的传播内容;另一个是形成媒体自身的意识形态,内化于媒体之中并对其形成控制。既然城市电视台所遵循的传播理念和所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左右,那么在城市文化与城市电视台的关系中,意识形态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城市电视台?城市电视台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它将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几个问题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