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为文化资本
传统文化除了作为城市文化符号来参与城市形象的塑造之外,它还是城市电视台可以发掘和利用的优良文化资源,借此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人们总是经验性地使用“文化资本”这个概念。实际上,这个词汇是布迪厄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一个非经济学的概念,指个体身上的文化交集,如文凭、学历、职称、职务等符号形态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等,从而将文化资本划分成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及制度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布迪厄认为,文化已经渗透进社会的所有领域,而社会空间存在着不同的“场域”(fields)。场域是布迪厄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概念,指“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15]。每个场域都有各自的自主性。人们在不同的场域会追逐不同的符号资本,如同经济资本,体现了个人在经济领域的逐利行为。“场域是一个受到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力场——其中有主导者和被主导者,存有持续的、恒常的不平等关系在场域内部运作——这也是一个斗争场,斗争的目标是改变或保存这个力场。”[16]“资本”是布迪厄理论中的又一个核心范畴,他把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economical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文化资本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取决于其本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以及所属阶级和家庭等多重文化因素的制约。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17]。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拉动场域变化的动力。作为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文化资本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在社会中的权力意味。不过,文化资本已经不只是指个人的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或文化制度,而是泛指所有与文化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
虽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他并没有给出量化的指标,对其只能作非固定的解读,于是不同立场会导致不同的解读。因此,它既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文化资本,又是理论推演的文化资本。尽管我们无法像对待经济资本那样对其实行量化操作,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发挥着与金钱和物质财富等经济资本相同的作用。
利用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资本,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创收的目的,是城市电视台一个有效的经验做法。只要有好的策划与运作,传统文化资源完全有可能在市场机制中转换成文化资本,从而去创造它作为文化经济的价值。泉州台多年来积极致力于“以活动带创收、以活动带影响”的活动营销,陆续举办了《首届闽南语广播电视主持人大赛决赛》、《第六届泉州旅游节中华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泉州市首届讲古人电视大赛决赛》、《泉州中秋博状元电视大奖赛》、《第六届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邀请赛》、《2002泉州南音演唱电视大奖赛》、两届《“新闻四句”PK赛》以及私房菜大赛、登山大赛、月饼王评选活动、少儿歌手赛、娱乐英雄会、私房菜比赛、茶王赛等一系列涵盖各个行业的文化活动大餐,在发扬本土文化和推动城市文化的同时,冠名赞助、广告植入等营销形式使媒体得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名利双收。
“2007中国(泉州)国际狮王争霸赛”活动是泉州台利用传统文化成功营销的典型案例。舞狮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表演艺术,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每逢隆重节庆,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泉州舞狮的历史非常悠久,一直是泉州人最喜爱的运动之一,自宋元时期就有记载,舞狮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舞狮也随着华人、华侨移居海外而流传世界。欧美的海外华人组成不少醒狮会,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非常盛行舞狮,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活动,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随着近些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大力推广和普及,现代的舞狮运动已由一般的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项集喜庆、娱乐、健身和竞技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文体活动,并开始走上了规范科学和国际化的竞技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农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07年4月27日,泉州电视台、泉州市体育局与某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外媒体宣布,为迎接2008年在泉州举行的全国农运会,主办单位将共同举办以“活力泉州迎农运”为主题的由该企业冠名的“2007中国(泉州)国际狮王争霸赛”活动。大赛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巴西、加拿大及中国台北、福建、广东等地的十二支舞狮队伍,分别组成六支南狮队和六支北狮队同台竞技,一展南北舞狮英姿,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龙狮运动规格、层次最高的一次重大赛事,也为即将在泉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奠定基础。这次大赛共汇集了包括《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媒体之内的来自国家、省、市级及境外的20多家媒体,其中,开幕式的消息还在中央电视台一、二、四、五和新闻频道的多档新闻栏目中滚动播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比赛当天播出了开幕式的新闻,此外,中新网、华奥网等网络媒体也都在重要版面多角度地进行报道,活动收到了空前的宣传效果。国际狮王争霸赛的举办,既为农运会的举办造势,提高了泉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弘扬了中国的舞狮文化,丰富了泉州绚丽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为构建泉州和谐文化和闽南文化试验区增添新的内涵。比赛得到的企业赞助超过了100万元。
从城市电视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可以看出,虽然城市电视台似乎已化被动为主动,从作为政治话语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到开拓文化产业的文化符号重构,说明传统文化在重构的过程中,文化是以其实用价值来作为交换的。在这个过程中,政治话语有意无意地以政治意识形态来代替文化本身,有时会减弱文化中所包含的“人”的因素所具备的人文力量。因此,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在文化资本上进行产业运作,这种传统文化的重构是以出让其符号价值的一个必然转向。它符合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有市场消费潜力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也契合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过程中通过文化来整合普遍价值观的目的需求,正如布迪厄所说的,如果没有文化的介入,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都是没有活力的。所以认识到这一点,也就理解文化消费的意义和目的。而传统文化在被作为消费的目的时是以出让文化权力为代价的,同时也表明,城市电视台也只有在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更有可能把文化作为交换的筹码。例如泉州台通过开拓挖掘泉州文化资源,还尝试投拍了一些与泉州本土文化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1998年投资30万元拍摄纸偶动画片《石敢当破妖术》,2002年投资300万元拍摄了表现茶文化的20集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2004年投资100万元拍摄13集提线木偶电视连续剧《雪域金猴》等,这些都是运作文化资本的例证。如今,泉州台正参与广电总局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的拍摄。虽然这些投资还没有得到理想的商业回报,但它们更多地被用在树立泉州形象、体现泉州台实力上。因此,传统文化被作为城市电视台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本,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或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从结果看,城市电视台在传统文化的运用上做得最好的可能是对方言节目的推陈出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