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和执着书写美丽壮乡

青春和执着书写美丽壮乡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以北海为最早对外开放开发的窗口,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新增长极,以首府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新高点,八桂大地演绎着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协奏曲。

本书所荟萃的近百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作者聆听时代足音,把握时代脉搏而精心写就,是这个伟大时代里壮乡多领域发展的生动翔实的写照。

1984年5月,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北海,成为我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几年后,单一的土地开发热潮,使北海在初步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烂尾楼”。

为此,作者在《盘活北海》《螺江之路》《香港回归,谁先得月》等作品中作了潜心研究和深入思考,并适时地发出了《“黑狼”向阳光海岸扑来》《保护“王牌”刻不容缓》的警示和疾声大呼。如今看来,这些与“旅游资源”、“生态保护”、“投资软环境”和“脱贫攻坚”等与现实呼声密切相关的佳作,有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深邃蔚蓝的大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让无数人为之向往,为之陶醉。在兼享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多项政策礼遇中,广西又一次担当特殊使命: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打造出海前沿桥头堡。

在此背景下,作者敏锐地发现,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养路费(税)等交通规费征收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于是,作者耗费将近5年时间跑遍了广西全部县级以上公路及山川桥梁后,用纪实手法写成了《南国征稽数风流》《十九载风雨历程 挥洒汗水献交通》《“金山秀水”征稽情》《桂东征稽文明之花馨香浓》等饱含着广西交通征稽人励精图治、不辱使命的奋进精神的生动作品,一度成为广西交通征稽行业史上的佳话。

基础薄弱、交通滞后、信息闭塞、生活贫困,长期以来,这些“囧态”一直是壮乡大石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

为此,2003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集中力量解决阻碍东巴凤三县(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帮助老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其中,总投资16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大会战的重头戏。《大山舞彩练 天堑变通途》《老区踏上致富路 革命圣地放光彩》就是作者对历时两年多的大会战交通建设成就的生动纪录和经验总结,成为了更好地激励和促进全区公路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集结号”。

而对于主要围绕着广西公路行业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武鸣公路管理局和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个人牟金栋而作的《灵水湖畔护路人》《铮铮铁汉 砥柱中流》,颂扬了广大壮乡公路交通人为护路保畅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及誓死捍卫交通“生命线”的倾情奉献精神。

风生水起北部湾,潮起正是踏浪时。在经历了“八五”、“九五”、“十五”时期,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港口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充分准备和完善发展后,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应运而生。《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迎接“入世”新机遇》《“换脑”的迫切性》等作品,适时地为深入实施“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积极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呐喊助威;《叫响钦州实力》精彩展现了“世界聚焦中国,客商云集广西”的空前盛况;《醉美青秀》翔实描述了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首府南宁核心城区、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和中国“绿城”的亮丽窗口——青秀区的迷人魅力。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凸出壮乡民族文化特性,彰显华夏民族文化精神。《“广西精神”赞》《“青秀精神”礼赞》生动诠释了5000多万壮乡儿女和76万青秀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奉献精神和时代风范。

“勇争排头 共创和谐”的青秀精神正是“能帮就帮,敢做善成”人文精神的升华。历年来,青秀区承担的工作任务是全市各县(区)中最重的,也是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南宁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青秀区荣获全国楼宇经济发展“十大潜力”城区、青秀区是广西唯一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四百强区”的县区(2018年又连上五榜)等一系列荣誉的取得以及大量实践证明,青秀人在重任面前,都充分彰显了敢于担当,“勇争排头 共创和谐”的可贵精神。

《青秀区创新打造广西首个国防教育一条街》国防双拥花开别样红,翔实披露了青秀区为南宁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八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的责任担当;《没有“最美”只有“更美”》展示了青秀区在最先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基础上,成为南宁唯一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殊荣的坚定自信和自豪感。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壮乡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青秀区作为壮乡首府南宁的首善之区,当然是相关工作的典范和排头兵以及闪亮窗口,也是践行广西精神忠实的先行者。

《青秀区发展多元开放文化 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呈现多元开放、和谐包容,兼具民族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青秀特色文化;《龙舞青秀》生动反映了壮乡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国壮族芭蕉香火龙之乡”民族特色的浓郁深厚。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发展指明了“三大定位”;2017年春,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亲临广西视察时指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壮乡儿女牢记习总书记的重托,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丝路“船说”》回溯北部湾璀璨的古代海港文明,寄托着对未来的厚望;《“壮族三月三”溯源赋新》以历史悠久的壮族文化为纽带,通过品味壮族服饰秀、民族风情巡游等系列精彩活动,托起壮乡首府南宁首善之区——青秀区科学发展的崭新形象;而在“赞美南宁 歌颂中国梦”征文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大美五象湖》,对五象新区勃勃生机及美好前景进行了真情描绘,南宁“国际范”形象呼之欲出;《青秀区打好“组合拳”开创新局面》《南宁首个“新时代讲习所”在青秀区揭牌侧记》,揭示出南宁从南湖走向邕江、从邕江奔向大海的发展轨迹,就是青秀区承载着壮乡首府开放发展的历史印记。

“写作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她如初恋”。在被繁琐事务缠身的基层单位工作之余,对写作仍能如此热忱并执着追求的人并不多见,本书作者、我的同事陈星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当陈星把自己20多年心血凝聚成的作品打印好请我写序时,着实让我佩服和惊叹,我欣然同意并表示给予一定支持。佩服他在20多年坚持与广西共奋进的人生旅途上,始终念念不忘用敏锐目光和沥沥心血一路发现和拾起散落在沿途的“大珠”、“小珠”,用真实的历史、细腻的描述,反映壮乡的前世今生,唤起壮乡的记忆,弘扬壮乡的精神;佩服他通过自己20多年深入广西各地所见所闻所感,用独特的新闻视角和心路视角,发掘和揭示了一批批壮乡儿女,坚定地投身改革洪流砥砺奋进却鲜为人知的典型事迹,从一个个侧面见证广西新发展,筑梦新时代;佩服他用如此众多的鲜活事例,用如此多样的写作体裁,用如此丰富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神奇而又美丽的广西以及淳朴而又善良的壮族人民,多年来在多个领域进行艰辛改革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青春如诗,岁月如歌。壮乡是歌的海洋,陈星在上一部“山歌”作品出版没多久,今又集成“踏歌”一书,他是在用青春和执着赞颂大美广西,我为他的写作精神点赞。他把自己多年不懈奋斗的青春奉献给了广西、奉献给了南宁、奉献给了青秀,我更为他的奉献精神感动。陈星早年当过党报党刊和文化期刊的编辑记者及执行总编,当过领导秘书,有丰富的写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经验,因此我认为他的作品同样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文学爱好者和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仁学习参考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期待青秀作家、青秀文化人、青秀宣传思想工作者再创佳绩。

是为序。

中共南宁市青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

2018年金秋十月于绿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