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当代的三月三歌坏,正在日渐演进为由官方定期连年举办。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歌节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其逐渐发展成为壮族同胞及广西其他各族儿女共同欢庆的节日。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等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坏节或壮族三月三旅游节。此外,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的三月三山歌会更是处处开花,十分活跃。
三月三歌会不仅在广西举行,而且还走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2009年广西人在上海发起第一届在沪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之后每年都在上海举办。通过“三月三”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弘扬民族大团结。“三月三”不仅是广西的民族文化,更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广西正让“三月三”成为世界的“三月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沐浴党的十八大春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壮族三月三”同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生活在动听山歌处处唱响的美丽壮乡,本来常有喜悦相伴,而从2014年开始,“壮族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更让人多了一份民族自豪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本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对“三月三”等民族节庆重大意义的宣传报道,并组织引导开展相关民间的活动。从2017年起,自治区、南宁市和青秀区又首次在城市中心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三月三”从传统民间“歌仙会”、“歌坏”,上升到地方政府重要民族节庆活动之一,更是成为各地争相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抓手。“三月三”不仅为寻常百姓喜欢,更是带动了广大市民群众热情参与,还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