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龙舞青秀

第一篇章:龙舞青秀

解读芭蕉香火龙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流传于南宁市青秀区的一项民间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芭蕉香火龙一般由九节竹子编织而成,用芭蕉绳加以捆扎,饰上芭蕉壳和芭蕉叶,并在龙头、龙身上插上香火。如此,一条熠熠生辉的九节长龙便制成了。芭蕉香火龙舞包括潭边请龙、醒龙、龙翻身、龙戏珠、龙驾雾、龙降丽、谢龙及请龙归潭等。

八音乐器来相和

古老的芭蕉香火龙舞是采用师公的岳(横鼓)吹打伴奏,一群男女穿着原生态芭蕉叶,带上神奇面具,踏歌起舞,尽展民族风情。随舞的还有古八音乐器相伴,舞艺世代相传。

展演活动兴热潮

壮族芭蕉香火龙作为青秀区本土的民间民俗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展演已是历史以来民众的自发行动,很为民众所喜爱。在这基础上,城区因势利导,为展演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从而使以壮族芭蕉香火龙为主的展演活动空前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城区共有芭蕉香火龙等各种民间文艺展演队130多个,几乎遍及各村屯。

去年,城区财政投入经费100多万元,组织青秀区“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在136个村(屯)、社区举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723场(次),观众达90多万人次。此外,城区还积极参加南宁市第二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辖区群众参加各赛区预赛的节目共有263个,参演人数达1100。“芭蕉香火龙舞”在2011年初举办的南宁市第二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获二等奖,在“第三届广西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活动”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中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