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银行争相伸出“橄榄枝”
没有了资金血液的输送,“刘三姐”项目眼看着就支撑不下去了,“广维”不得不决定转让项目以挽回一些损失。黄守新担心“广维”“贱卖”了事,便与“广维”签订了转让协议,并支付了300万元保证金。
为了不让这个项目胎死腹中,黄守新接连出击,先后拜访了自己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以及深圳华侨城的老总们,数经谈判后,深圳华侨城有意接手该项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此时的漓江却爆发了“遇龙河风波”,当时国内首富刘永好欲花10亿元买断漓江山水,被有关部门紧急叫停。这事明显影响了华侨城的投资情绪,只得遗憾地放弃了收购“刘三姐”。
这时候的黄守新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极大压力。自己先前所有的付出真的打了水漂事小,一纸合约还让他欠下了“广维”数千万元的债务,回想自己辛辛苦苦为了《刘三姐》日夜奔忙,换来的却是眼前的一副“烂摊子”,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真不是滋味,为什么会弄成当下不可收拾的局面,黄守新百思不得其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管与华侨城的合作没有成功,但是华侨城的介入,就是对黄守新所坚持要做的事业的最大肯定,就是对《刘三姐》现实价值的一次权威鉴定,就是对旅游文化产业巨大市场空间和巨大投资价值的一次现身说法。
这让那些过去对黄守新、对《刘三姐》项目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尤其是当地银行也看到了“金光闪闪”的生财之道,纷纷向《刘三姐》项目伸出了橄榄枝。
当地工商银行首先提出了给《刘三姐》贷款1600万元的设想,并频频邀请黄守新等人进行洽谈。当地农业银行更是抛出了一个更加诱人的计划:可以全部解决《刘三姐》的资金难题。对此,“广维”更加坚定了信心,同意为贷款担保。而且重新继续当上了《刘三姐》的东家。
当第一笔贷款2000万元打到“广维”的银行账号上时,覃济清激动地说了一句话:“感谢农行雪中送炭!”又一次的绝处逢生。谁会想到,这样一个文艺演出,资金的贷款竟然是农业银行,投资人竟是一个化工企业。这一次,终于万事俱备,剧组的排练顺风顺水,《印象·刘三姐》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众人面前。“台前的《印象·刘三姐》,展现的是恢宏、壮阔、迷离;幕后的映出的是人生百相,有机缘、有巧合、有釜底抽薪、有雪中送炭。然而,最重要的是坚持,看准目标的坚持。不是吗?”央视国际《财富故事会》主持人潮东对这事给予的精辟评点耐人寻味。
有了资金保障,艺术家得以集中精力进行创作。在梅帅元、张艺谋的邀请下,王潮歌、樊跃正式加入“印象”剧组。随后,几位艺术家在阳朔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第四届“阳朔渔火节”,其中的压轴戏《锦绣漓江》就是以书童山漓江山水为真实背景,被誉为《印象·刘三姐》的预演,奠定了《刘三姐》在书童山的“江湖地位”和在阳朔旅游中的品牌地位,表明张艺谋和王潮歌、樊跃“铁三角”正式形成。
(原载2010年12月(上)《今日南国》杂志总第170期,该文为《山歌唱出十个亿:印象刘三姐幕后的故事》一书(2011年3月由西苑出版社出版)出版前的精简宣传稿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