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章:龙之传承
齐心协力寻龙粹
在民间,有一大批热心传人为芭蔗香火龙的传承发展提供才智、贡献力量。
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李武康,满腔热情地将古老的故事传说挖掘整理并上报有关部门。已故的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唐济湘先生,还有蔡光先生、谭正响先生,在2008年初与长塘镇的民间艺人从祭文和颂词中寻找依据,挖掘素材,为“芭蕉香火龙”的制图施工;撰写音乐及概况资料;组织音乐舞蹈的编导、排练、合成,使芭蕉香火龙能以新的姿态参加长塘军山庙会的庆典活动,从而获得观众好评。

中国(南宁·青秀)舞龙展演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评奖活动于2013年6月28日至29日在“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青秀区举行。图为青秀区芭蕉香火龙正在进行精彩表演(黄少莲 摄)
2010年以来,广西民协副主席郑天雄对壮族芭蕉香火龙进行了创意策划、艺术结构包装,指导舞蹈编导陈生乐对壮族“芭蕉香火龙”进行了重新编排,使芭蕉香火龙表演从单纯的巡游模式调整成有民俗程序、有舞台套路的表演模式,为壮族芭蕉香火龙走出青秀,走出南宁,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根植本土育龙人
在青秀区长塘镇楞仲村壮族芭蕉龙队里,有中老年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保证演出,他们不辞辛苦,来回奔波。他们说:“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不值得,有些人也不能理解我们。我生活在这里,我喜欢舞芭蕉龙,芭蕉龙在这里代代相传。”
长塘镇青龙江农民艺术团团长周现孟每年春节为了给村里表演芭蕉香火龙,都提前到村里的芭蕉地采集芭蕉叶,然后再制作出独特的壮族芭蕉香火龙。村民陆学车更是父子相随,一同观赏。他就觉得芭蕉香火龙很有特色,很有当地农村的风俗,而他四岁的儿子只要听到有芭蕉香火龙表演,就嚷着要跟大人去看。目前在青秀区壮族聚居的四个镇30多个行政村都有壮族芭蕉香火龙表演队。很多村屯还有不少与原生态龙文化相关的民间民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