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冠头岭

垂钓冠头岭

欢乐黄金周,有朋自远方来,没有美酒佳肴,只有一道“小鱼豆腐汤”主打,外加几碟小菜,众人坐定,有说有笑,好不开怀。席间,以汤代酒,满堂乐趣,事皆缘于当日的冠头岭垂钓之收获。

海中小鱼数条,配以白嫩豆腐数片,清炖片刻便成靓汤,出锅前细盐少许,洒入葱花一把,闻之淡淡清香,入口如乳汁醇甘。这第一碗鲜美鱼汤当敬远道广州而来的黄君先尝。黄君是一位拥有华南片区庞大销售网络的青年书商,常年在南方各大都市来回奔忙,北海一游梦想已久,初来乍到众友人安排陪钓款待,黄君乐不可支。尽管当时烈日晒得全身上下火辣辣,拍岸惊涛不时从脚拍打到头,但黄君依然安如磐石稳稳站立在一块礁石上。1分钟、2分钟、10分钟、20分钟……黄君双手紧握长长的钓鱼竿,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浮于水面的红色鱼漂,整整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其他诸君或已移步开辟新战场,或已上岸小憩避太阳,或已兴趣全无只等鸣金收兵,惟有黄君守在同一阵地不动摇。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黄君已感口干舌燥,疲惫乏力之时,他突然看到红色鱼漂正在缓缓下沉。说时迟,那时快,黄君猛然回手扬拉,终于,一条色彩斑斓的小鱼被拉出水面。

“有鱼啰!有鱼啰!”激动不已的黄君禁不住连声呼喊起来。闻声,正在岸边小憩的两位友人赶忙跑过去协助黄君拉线起鱼……

黄君第一次旅游北海,也是第一次置身茫茫大海里钓鱼,更是第一个在诸君都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开杆起鱼的,他的心里不知有多兴奋。更重要的是,黄君锲而不舍地坚持垂钓并拔得头筹的不俗表现,正是带给大家树立坚定信念的动力,让他受享“头功”理所当然。

“这第二碗当敬范君!”已近不惑之年的范君早年在万里之遥的北疆支边时体验过“砸冰取鱼”的生活,但来到北海七八年已是资深媒体人的他,一副深度眼镜里藏着无数《老鬼故事》(范君用老鬼笔名讲述情感故事,在当地报刊上开辟专栏连载,吸引了不少青年读者追捧),只是本次垂钓一向沉稳的范君显得有些猴急,只见他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时而挥杆,时而更换鱼饵,时而来回移动,换了五六个“战场”,总是难见有丁点儿收获。好在黄君起鱼后他得到了一些启示,不再“游牧”,而是吃下“定心丸”开始了放长线钓大鱼。

此招果然奏效,范君静候了一会儿工夫后,无意中拖拉鱼线时钓上一条,再拉,又是一条。此时的范君钓鱼,邪门到家,有的钩到了鱼身,有的钩住了鱼尾,诸君好生纳闷,或许这就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吧。看来,这回“渔老大”的宝座已经非他莫属了。

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范君起鱼得意忘形之时,一不留神一个浪涛打来将他眼镜打落水中,没有了眼镜的他居然一下子变成了无头苍蝇,慌乱中又一阵浪花袭来把范君连人带杆卷进了深水区,深谙水性的他好几次都没能挣扎出水面,好在众人及时伸出援手才把他当作“大鱼”拉上岸来。经历过“险中求”的范君当然值得来一碗鲜汤压压惊。

田君乃蒙古大草原人,三年前偕妻子带上草原驰名品牌南下北海打市场并顺利立足。商场如战场,难得闲暇以钓鱼为乐,而且每次都要借机投身大海搏浪一阵,方显他壮如草原之牛的强健体魄。说来也巧,当日田君搏浪水域正是随后范君钓鱼最多的区域,席上众人戏言正是田君大动作才引来了同样喜好冲浪的鱼儿们。

在下来自洞庭鱼米之乡,打小水里来浪里钻,不仅常常垂钓江河湖汊,还敢水中捉鳖虾。由于鱼竿有限,在下当日只得礼让,自告奋勇打理后勤保障,顺便偷得闲来安然自在海中游。不过,当众君身披七彩晚霞胜利归来时,接下来就轮到在下好好露一手了。

佳年又佳节,好友喜相逢,尝罢鲜汤饮鲜啤,笑语欢声随风起,滨海明月共与醉。“北海此行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开心的一天!”从广州来的黄君最后一语定鼎。他说他还准备在美丽的北海小住一段时日,与友君再去冠头岭钓一次鱼。

老少皆宜,健康有益;冠岭归来,趣乐无边。垂钓、捕鱼,亲手做鱼汤,此类体验式活动应当上升为北海旅游的一大开发点乃至亮点项目。当然安全是第一位的。“潮起匆撒网,潮落赴归航;归来日已晚,洗手弄汤羹。”走出喧嚣都市,亲近蔚蓝大海,归来“弄汤羹”,个中滋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原载《北海日报》2002年10月13日“星期天刊”,同年同月16日《北海广播电视报》以《钓鱼趣谈》为题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