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壮美广西”新篇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出自《诗经》的经典诗句,表达的是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志存高远者大有人在,独享苦思“伊人”之趣的亦大有人在,而最终能实现或接近目标者却为数不多。
“写作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她如初恋”。李永耀先生的“点赞”,也道出了无数文化人的执着和苦楚。既然选择了人生有此喜好,也就谈不上有多辛酸。不过如白驹过隙般流逝的2018年,确实有光阴与钱一样是这世界最不经用的东西之切身感受。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喜之年,作为广西作家和青秀区宣传文化工作者,早想尽些绵薄之力,希望能从基层文化人的维度视角,揭示多彩壮乡的发展历程,藉以颂扬这个伟大的时代。本来单位上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却还要“加压”自己,是源自心中有股强大动力的。当我把最后一篇文章整理出来时已是金秋季节了,而这之前我已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女神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是动听的。当我如释重负地把所有文稿呈现给出版社时,编辑老师都表示很看好,似乎都是顺风顺水顺人意的事。然而却在筹措相关出版费用时添了“几多愁”,还曾一度产生过要放弃的念头。好在知音般的单位领导慧眼独具,认为此作是见证广西发展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作为青秀人能发出青秀和南宁声音,能为壮乡汇集一些文化成果,传递广西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如春天般温暖的肯定,及时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人生能得一知己难,能结识一批投缘人更难,有些事和人,值得我用一生来铭记,部分已在文章中或书中提及,还有一些不得不隐去尊姓大名,甚为遗憾。
人们常说,书是智慧的结晶。但“踏歌”这本书的问世,不仅仅是本人20多年的心血凝注,更是众多热心人满满的爱的奉献。自治区、南宁市和青秀区文联及作协有关领导、作家多次鼓励我,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知名作家鬼子、第八届冰心散文集奖获得者西子谦不吝当面赐教,著名作家、壮族“情诗王子”黄神彪(芭莱)和资深媒体人赵广百忙之中对作品进行前期编辑及全程指导,麦大刚、周少南、刘绵宁等摄影大师友情提供美图,著名漫画家徐铁军题笔漫像,还有范静、洪国林、李焕前、周清华、戴艳、马月虹、曹银等良师益友,都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为“踏歌”的孕育尽心尽力,借此机会一并深表谢意。
当然,面对亲人和朋友,我的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有些内疚和惭愧,多年来与家人陪伴的时间,还不如单独与星星和月亮共舞的时间多。常在“写作群”,心在“书群”,自然只能偶尔光顾“朋友圈”了。
我本不想孤独,也相信自己不是唯一的孤独者。是孤独者难免会有水平所不达、思虑所不周等不足,拙作中也会有瑕疵,也可能会有扫读者朋友雅兴,尚祈多多给予批评指正。
“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这十二个字意蕴深厚,饱含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深期许。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硕果累累。在“庆祝大会”当日,本人有幸来到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内心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与八桂儿女一道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奋力书写新时代八桂大地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对此我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