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寿乡撩面纱
东巴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每座山的形态各异,一座有一座的姿势,一座有一座的风采。有雄壮的,有苗条的,让人想起坚强不屈的老区“拔哥”精神,让人想起楚楚动人的瑶家少女……可以说与桂林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东巴凤更像蒙娜丽莎的面纱,她的神秘迷人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揭晓。
由凤山途经巴马时老同志们顺便到国家地质公园—— “水源洞”参观。听说这里曾吸引了英国等地的探险队前来考察。沿着一条碧绿的小河乘筏轻荡,一株茂盛的古榕附近,老藤缠绕,山岩下有一小洞口,洞口刚好可容一条可乘10人左右的船低头入内;洞内有一丝漆黑,一会儿出洞后便豁然开朗,原来是进入了一处天坑,阳光、植被一路下来,想必世外桃源应该是如此吧。然后再进入一小洞,出洞后又是类似刚才的“世外桃源”!一连有三处这样的胜景。洞中倒挂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美不胜收。水中有洞,洞中有水;洞内有天,天内有洞,比乐业的天坑更有一番情趣!在第二个天坑岩石上还有一宽敞的溶洞,传说韦拔群当时曾来此办公以躲避敌人呢。当地撑船的艄夫说打通一条平水的石隧道里面可通更美的景色,但目前尚未开发,我们期待着早日让游人饱尝这一美景。
路通后,东巴凤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东兰革命烈士馆,巴马有韦拔群当年组织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魁星楼等革命旧址。东兰有“埃及遗梦”、铜鼓村等景点;凤山有水源洞、鸳鸯洞等;巴马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这里有逶迤绚丽的盘阳河风光;有碧波荡漾的赐福库区平湖;有如诗如画的龙洪山光水色;有千姿百态的岩溶洞等,慕名前来观光的旅客络绎不绝。
沿着巴马到东兰二级公路去列宁岩的途中,看到公路两旁层次分明的绿化作物煞是美观。随同的巴马县交通局局长韦伟益介绍说,“修好一条路,种好绿化物,投入有产出,提高公路用地社会、经济附加值。”是今后公路建设的新趋向。为了扭转过去“路旁一排树,边坡一层草”的单一绿化作法,该路段种植的植物有三类:爬地菊、爬地虎、木鳖子、蔓生攀沿藤状植物;杉木、八角、柿子等经济作物;三角梅、山黄姜、一品红、夹竹桃等美化观赏植物和草皮等。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不同植物进行分层、交叉种植,对边坡进行立体式绿化防护,以达到层次分明、美观的效果。这样既优化路景,又能长久有效地治水保土、护路;既有观赏性,又可从绿化特产产品中获得经济效益,提升公路绿化社会效益。在全区路网工程中,对公路边坡进行这样的立体式绿化防护,尤其是对公路边坡岩溶风化地带的科学综合绿化,在广西还是首次,为老区的“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路通后也让地方特产有了销路,如东兰的黑米、板栗;巴马的香猪、油茶等深受人们的喜爱。路通样样通,公路促进和带动了东巴凤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东巴凤交通大会战让山区变得多姿多彩,东巴凤交通大会战,让老区人民走出了千山万壑的重重阻碍,让外界精彩的世界同在一片蓝天下;东巴凤交通大会战,加快了老区入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原载2005年12月《广西公路征稽》杂志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