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中华始祖的圣诞
“三月三,蛇出山。”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年的阳春三月之际,就会听到老人们念叨起“三月三”,可能其本意是反映江南水乡季节变化的农家谚语,喻指温暖的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了,冬眠了一个季节的灵蛇、昆虫等动物们开始从土层里爬出来了、从山洞出动了,勤劳勇敢的农家人也要开始春种春播,播撒一年的希望了。而对于我们那个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来说,最期盼最幸福的是又可以吃到当季里独有的“地菜(荠菜)煮鸡蛋”和“蒿子粑粑”等美食了。
“农历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从美好童年的回忆中联想到现如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民间时兴的习俗,“三月三”、“荠菜”、“鸡蛋”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美味,而是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品出春天的味道。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自己曾经“春来荠美忽忘归”。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题诗画称赞:“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能名。”又或许是祖国医学认为的:“荠菜味甘、性凉,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又或许如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原来,三月三自古就是浪漫“中国情人节”。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说起三月三,还得追溯古代的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又称中国情人节、女儿节。只可惜,由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很多传统节日被许多年轻一代所忽略,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根据《史记五帝本纪》一书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字叫轩辕,在轩辕之丘居住,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他的诞辰。因此,为了纪念人文初祖黄帝的诞辰之日,自古以来,百姓们会走出户外在三月三踏青,或邀约三五亲朋好友在水边宴饮。
回溯渐已远去的上巳节(女儿节),但三月三的习俗依然千古流传,而中华始祖圣诞的传说,更让炎黄子孙们有不该丢失过去的情怀。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支持不少专家积极倡议的将三月三日同时设为“中华圣诞节”,以扩大黄帝文化和上巳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