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绝处逢生”
在充满信心的何总鼓励和引荐下,在南珠东路48号一栋4层临街居民楼里,在2楼一间配套的老总办公室里,我见到了一位说一口流利北方话的男人,他约年方三十六七,戴一副深度眼镜,有些知识分子的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加分的。听我说明来意,他也毫不掩饰地介绍起他的想法:他说他姓张,大名长青,来自大西北甘肃兰州,是改革开放后北海市政府引进的人才之一,现为中共北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正科级干部及专家,经历过北海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尤其是3年前的“北海开发热”,并代表市委创办了《北海通讯》杂志,在北海房地产炒得最火热的时期发挥了重要宣传作用,也创造了辉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北海热”这两年的降温下来,进入了调整期或者叫“休眠期”,所以杂志也就生存不下去了,大部分人员都已各自散去,不过还留下了这栋空楼和部分办公设备等不动资产。目前北海新的市领导班子已调整到位,种种迹象表明北海已处于“蓄势待发”之时,因此我是有想法希望“重振旗鼓”的,但这事急不来,还得等合适的时机,一则要向新的市委领导汇报征得同意,二则要筹集到一定的启动资金才能得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三则要有合适的专业人才及重新“招兵买马”。而要创造以上这些条件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有把握,因此这段时间我一直觉得倒是无所谓,你今天的到来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也许真的这就是一种缘份吧!不过我还是要把话挑明了讲,现在的形势和条件都摆在你眼前了,你可以先试试,办公室随便你用,吃饭问题你可在一楼小商店搭伙,这夫妻俩也是原杂志社留下来的,也是你湖南老乡,住的地方整栋楼任你选一间,就是现在没能力给你发工资,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当我听说有地方可住,有地方可吃,有地方可办公后,我心里感到无比兴奋,我一切都愿意,我一切都答应下来,我一切都承诺得相当有底气,仿佛我心仪多年的妙龄女子突然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瞬间拼发出的激烈爱情火花已把我的前行之路照得透亮,充满幸福。
说干就是行动,按照约定分工,根据时代进步和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原杂志要重新更名,暂定名为《北海开发导刊》,由张代总编辑负责跑审批手续和广西区刊号,同时由张总向市委办申请初步认定我的入职身份并给我开据正式工作介绍信和印制好名片,由原留守下来的夫妻俩负责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工作,而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委关于创办《北海开发导刊》的筹备方案,负责筹集创办经费和提前做好杂志的宣传发行工作。3个月后,我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累计筹集经费已经足可以出版印刷刊物一年了,当我与一名市局领导谈妥有关事宜时,已是1995年的农历大年三十中午了,我匆匆赶往南宁的亲戚家要好好的吃一顿年夜饭并汇报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