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狼”伤人,群起攻之

“恶狼”伤人,群起攻之

“恶狼”一旦出现,不仅会伤人,还会“吃人”。生死攸关时刻,仅仅是恐惧、惊叫,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关键在于全社会都要及早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勇敢地拿起手中的武器,觅着“狼迹”智擒“恶狼”。

“对症下药”治理内港迫在眉睫!

据记者走访有关部门负责人了解到,实际上,对内港污染问题的治理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着手,早打过一些“预防针”,下过一些“药”,内港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由于短期行为的存在,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力,支持不够,执法不严,管理混乱,缺乏一种统一管理协调的力度,加上内港疏浚和治理资金短缺,最终未能遏制“病情”发展,以至内港问题“积痨成疾”逐步转化成今日北海的一大“心病”。看来“心病”还需“新药”治。

内港污染问题,新一届北海市委、市政府尤为重视,内港整治工作也纳入了市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多次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各职能部门联系会议。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北海市委书记、市长杨基常多次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早行动,采取得力措施,整治内港。市政府还成立了有关副市长亲自挂帅、督阵的,由建设、规划、环保、公安、交通、工商、渔监、海城区、港监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北海内港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部门也纷纷献计献策,并着手制定整治措施。

圈内人士建议:内港综合治理要进入倒计时。

去年,北海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内港污染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以彻底摸清“病源”,并“对症下药”求出良方:

随着北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污水的排放量大增,要尽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污水的出路问题;治理船泊排污,对入港船泊的废油进行回收,加强内港加油站和流动加油船的管理;全面清理内港,清除沉积的污染物,疏通航道,增加纳潮量,增强水体交换能力,千方百计加快南迈渔业基地建设进程;严禁向港内倾倒固体废弃物,加强对内港两岸的街道居民、泊港渔民及沿岸工厂、企业的垃圾管理,重点加强对超标排放污染物污染内港环境的工厂企业的管理;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关,控制内港新污染产生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事业单位,要坚决采取关、停、并、转、迁的措施。

按北海的地理位置和沿海生态状况,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出了“陆地处理,深海排放”的北海市污水处理方案,此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同时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北海市红坎污水处理厂。

市环保局有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内港治理的关键性问题强调说:综合一切因素看来,内港污染主要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多年来,人们对内港环境保护意识差,在生活上随便将废弃物倒入内港,在生产上则只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使内港环境保持清洁,要使整个北海市保持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全市人民意识到保护内港、保护环境就像保护自己的家园一样,自觉地保护内港的环境清洁,这才是环保的根本大计。

有关人士建议,市政府要在政策、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协调好各项职能部门的工作是解决问题,加快治理速度的一大关键。

记者在采访有关专业部门工作者及部分热心群众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较为中肯的建议和设想。有人建议在北海港的附近海上再填一个“人工岛”,建成一个新的综合性的大港。有人建议把渔港转移到现在的廉州港,以减少渔船来缓解内港的严重压力。有人建议,对内港沿岸及市里有关排污企业要收取环境保护费,一则监督其污水按标排放,一则用于治理污染。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内港的污染问题是长时间造成的“老大难”问题,不是一天二天能“速战速决”的问题,还需要各部门及广大群众紧密配合,下大力打一场深入持久的缚“苍龙”擒“恶狼”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