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提升的策略
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均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形势、新理念、新使命给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培育人才、服务师生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校长提能,全面把握
从提升校长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教育能力三大方面出发,做好六项基本工作:一是带领班子、中层拟订好学校三年或五年的发展计划;二是精心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三是全面解读《中小学德育指南》,准确把握学校三大课程教学;四是大力培育教师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五是制订科学且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六是协调好各方关系。统筹协调以上六方面的关系,做到调动积极性、激发主动性、打造阳光课堂、塑造阳光教师、实施阳光管理,将基础教育提升到新优质教育。
从提升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基础出发,提升校长的德育课程领导力。要打造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抓好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师德规范与榜样引领并重,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最大程度地发挥各部门和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厚植师德,开展好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教师立德,全面提升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寄语广大教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寄语,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1)立师德,牢记从教初心。学校首先要立师德。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首要工作,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两代楷模激励我成长”“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阳光教师”等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一辈子热爱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我们每个教师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个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牢记从教初心,坚守职业信仰,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努力做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
(2)铸师魂,修炼仁爱之心。师魂的核心是师爱,是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一重要论断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从教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修炼仁爱之心,首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其次要充分理解学生。只有教师充分地理解学生的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才能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后要宽容学生,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犯错误。作为教师,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3)强师能,唤醒成长自觉。成就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业体现,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我们开设“春晖”论坛,激活教师成长内需,为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绽放教师独特的生命样态。论坛由各学科教师围绕班级管理、师生交往、家校沟通、阳光教师、阳光课堂、学科德育等内容进行演绎,让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生长点,获得自我实现的内心需求,感受个体发展的可塑性。“春晖”论坛已成为学校兼容并包、个性纷呈的“百家讲坛”。
(4)正师风,鞭策成长自律。每年教师节主题升旗仪式上,全体教师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举行庄严的宣誓仪式。誓词是上海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共同追求:“我宣誓,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修身立德;启智求真,恪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创新发展;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广育英才!”在手捂胸口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全体教师都感悟到职业的神圣。教师誓词化为教师净化心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宣言,使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在走向自为,化作鞭策成长的力量,也给学生以言传身教的生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先。我们始终秉承“阳光发展”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3.五育融合,全面发展
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努力克服思与行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着力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丰富知识积累、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是学校的教育格局,“五育融合”是学校的教育举措:一是要加强德育,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在加强思想道德品行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爱有德有情怀的人;二是加强智育,要在丰富知识积累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丰富积累,增长见识,沿着明事理、悟道理、求真理的方向前进;三是加强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是加强美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五是加强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4.家校共育,共创未来
教育为未来培养合格人才,家校合作共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合作共育是以家校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新时代的家校沟通呼唤校本化的实践与创新。
阳光发展理念引领着家校沟通,构建阳光共同体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新思路。阳光行动、阳光评选、阳光培训,呈现了新时代家校沟通校本化实践与创新的内容和路径。学校立足实际,不断凝聚家校力量,打造共育课程,创新共育方式,家校携手,共助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阳光成长,让每一个家庭温馨幸福”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凝结成一股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时空,促进学生的阳光成长。
教育与时代同行,新时代的家校沟通,必须直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必须精诚合作、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学校与教师要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要真诚沟通,达成教育目标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创新家校沟通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家校共育质量;最后,教师与家长互相尊重信任,致力于建立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质量和家庭教育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根本任务和目标做了系统明确的论述。他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做好新时代学校德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坚持“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根本宗旨,坚持德育为先方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标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教好每一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