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了全员育德意识和能力

(六)提升了全员育德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我们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融入“四自教育”,用“四自教育”来促进知识学习,每个教研组在学科教学中形成的“四自教育”案例就是“四自教育”与知识学习互相促进的佐证;另一方面,我们明确了学科教学是学生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最主要途径,课堂是学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学生与学科教师接触最多,提升所有教师,尤其是承担学科教学任务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是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关键举措。同时,我们还将“四自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实施规范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四自教育”映照着教师教育的进程。关于全员育德,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如下共识。

1.为师有德,立于高台

为师者,放在第一位的是“传道”。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的泉水。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要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锻造成引领学生坚持不懈勤勉前行的精神之烛,用温馨而动人的光芒指引和鼓励学子,引导他们坚定地不断向上攀登。

为师者,要教育好学生,更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学科成绩总体良好;有爱心,爱家人,爱师长;爱学校,爱家乡,爱国家,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

教师要有自我修养,体现在政治信念、价值观、道德自律、胸襟秉性和审美观念上。

2.从教有品,孜孜以求

学校的阳光发展,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在教师。高水平、高品位的阳光教师是一所高质量、高发展阳光学校的标志,是造就高素质、高成长阳光少年的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伴的影响下,不断地进步。

教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不断增强的教学能力,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不断地上出一堂堂好课。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即拥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善于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能正确地进行选择;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有内涵、有品位。

3.育德有道,掌握未来

在学校中,所有的学科都有德育目标,都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育德;所有的学科教学过程,都不只是知识传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学科教学要融合德育功能,承载育人任务,全体学科教师要不断深化学科德育的内涵理解。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科德育不能够脱离学科的本体知识进行德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有将德育内容自然地融入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意识和能力。

当学校所有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就有了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