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红土最为情——一位杨浦校长的支教情怀

高山红土最为情——一位杨浦校长的支教情怀

从上海到遵义,三小时的航程我睡意全无,甚至似儿时第一次坐上去上海的轮船般有些兴奋。五十开外,应是云淡风轻之人,怎会如小青年一般?

上海市杨浦区的“援黔支教”工作启动于2014年。每年将派3个支教小组共9人分赴遵义湄潭、正安和道真三县。“援黔支教”是国家战略,也是杨浦使命,更是个人意愿和担当。在上海工作的日子里,不时听闻大山深处的孩子是如何渴求知识,大山深处的教师是如何渴求发展,我生长在农村,儿时命运多舛、求学艰辛的经历,使我对山里孩子有着一份天然的亲近,对山区的教育总有一份牵挂。十五年前,我从小县城来到上海,实现了我人生的一大转折,也圆了我的一个梦想;如今来到遵义道真,能够帮助山里的孩子们圆梦,这也是我的梦想!

2015年3月9日,是我们支教团队出发的日期。有人问我“老倪,你这去山区支教,有何考量?”我一言以概之:组织安排,个人意愿,为人生增加宽度。

出发时,教育局党委书记送给我们六个字“融入、传递、发挥”,我默默地记下,这可是我们的支教方针。那天,领导相送、同事相送、妻女相送、父母相送,好像上战场。到了浦东机场,又受到了安检二支队团支部的贵宾礼遇,VIP通道,一路畅行。事实上,支教行动没有那么神勇,它只是我们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已,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善行。

第二天,受援学校的校长亲自驱车来接我们。从遵义出发,一路向北,先小山,后大山,连绵不断的群山不时从车窗边闪过,我们三人欣喜地看着公路两旁的景色,热切地与校长交流着。车在前行,思绪在翻滚,大山的刚毅和红土地的热烈扑面而来。我们告别大海,为的就是拥抱大山,付出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帮助山里孩子圆梦。经过四个半小时的颠簸,傍晚时分终于到达黔北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我们支教的学校,一所群山环抱的学校。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三人支教小组一直处在感动之中:被领导、教师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被大山深处文化厚重、三千师生气势恢宏的场面所感动;更被在高负担、低待遇的境况下教师们如此爱生敬业、克难进取的精神状态所感动。我们三人不时商量着,尽快将上海杨浦教育人的一些成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追求介绍给大家,全力以赴地做好指导、联络和服务工作,使上海杨浦与贵州遵义两地结对共建、合作发展水平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携手并肩,继往开来。我们愿将杨浦的光荣传承,把支教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