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预备年级有60.4%的学生认为自理能力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很重要,27.8%的学生认为有点帮助,11.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在与不重视自理能力的学生和家长交流中发现,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平时比较宠爱孩子,不太愿意让他们做家务活,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在生活方面,对于整理自己房间、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劳动,63.5%的学生会做一点点,但做得不算太好,有26.3%的学生做得比较好,但有10.2%的学生完全不做,这提醒我们要在劳动教育的开展和指导上加大力度。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75.6%的学生上课能认真记笔记、主动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一项预备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安全教育方面,有96.1%的学生知道安全用电、用水的知识和技能,防火、灭火与各种应急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其余的3.9%知道一点点,这也得益于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安全教育以及每季度都开展的逃生演练。
对于初一年级来说,在遵守秩序、文明礼仪、课间纪律、班级卫生等方面,不同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对于垃圾自觉丢入垃圾桶的调查中,能自觉找垃圾箱丢垃圾的行为从原来的48.7%上升到86.9%,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环保意识有所增强,说明我们平时对于垃圾分类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对生命的珍视和爱护身体、不吸烟不喝酒的调查中,能自觉做到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原来的67.3%上升到92.5%,其余学生在师长的提醒下基本也能做到;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完成作业的情况和上课听课情况来看,基本能做到和总是能做到的学生比例由原先的67.8%提高到82.6%,这对学生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前测中仅有53.2%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故事,在增强对其传统文化的教育后,后测时该比例上升到89.1%;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选择不畏惧,想办法克服困难,基本能自己解决的学生比例也由之前的51.6%上升到72.5%,还有19%的学生会选择找他人帮忙一起解决。在外界对自己表现出失望时,对自己的看法也变得越来越客观和自信。
在对初三年级的调查结果中发现,25.4%的学生自信心不足;35.7%的学生在某些场合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在其他场合却感到自卑,需要稳定自信心;有29.2%的学生对自己感觉良好;9.7%的学生对自己感觉太好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自卑。但从主观题“你如何认识理想与奋斗?你认为初三学生的自信成功应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对理想与奋斗的认识普遍模糊,定位不高;对自信的表现缺乏知识与能力的支撑;对成功的理解流于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