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举措

(二)教育举措

我校确立了分年级“四自教育”目标和行规教育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四节”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中渗透“四自教育”,强化行规的养成,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开展全校性“四自教育”活动。

(1)学会自理是提高初中生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我校通过开展仪式教育,如通过“疫情防控,我亦是小战士”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预备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引导学生们学习抗疫英雄,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居家隔离期间做居家生活的小战士,自己安排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不为别人添麻烦;通过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完成“疫路前行,助力成长”居家劳动任务,以及“五一”做家务网上评比展示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劳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在校期间,以爱校服务劳动和班级值日劳动为抓手,通过劳动岗位履职时间赋予学生公益劳动学时,同时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队日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进万家”燃气使用的安全宣传活动,将燃气使用等相关安全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学会如何安全使用煤气燃气;通过消防演练等活动,落实安全教育,加强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掌握各种应急逃生技能。

(2)中学生的自律习惯,是其终身发展的必备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我校通过日常班级卫生行为规范教育,贯彻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要求,开展了垃圾分类趣味竞赛活动;在法制教育宣传月中,通过知识问答、制作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了解作为一个公民需要具备的道德要求和法律常识,提高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通过加强晨读、午读与读书节展示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由学生自律委员会对日常生活中排队习惯等进行督查;班级设置财产保管专员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对损坏公共财物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结合文明上网等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新理念,增强安全使用网络的自律意识;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设立诚信考场,肯定和树立学生身边的诚信典型,落实自律行动;开展个人“四自”争星活动和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通过自律与监督、评比与竞赛、反思与调整,让行规评价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和自治化,促进了学生的内心成长;通过挫折教育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和生活状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养成自主自律的学习习惯。

(3)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始至终倡导的人格品质。自强自立对于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结合学校阳光大课间及每天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暑期打卡杨浦红色地标人文行走活动,“学四史”云走访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活动,了解新中国在成立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拼搏精神;通过开展“悦读上海”云端人文行走活动,走进鲁迅纪念馆、陈云纪念馆、黄炎培故居等,让学生了解自强不息的历史人物,感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在读书节中开展“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人物”主题阅读活动,感悟经典人物身上的自强品质。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队列队操比赛活动、趣味运动会、艺术节相关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风采的机会,磨砺奋勇拼搏的意志;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使其感受生命的意义。

(4)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人格的健全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历史、道德与法治、语文等人文学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演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结合学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培养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打造强健的体魄,提升自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