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课堂成就阳光师生

阳光课堂成就阳光师生

学校文化建设对师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建设健康的学校文化?如何将学校文化扎根于日常的课堂中?上海市二十五中学通过营建学校“阳光发展”文化,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培养具有“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高素质阳光少年;通过打造“阳光课堂”,提炼出“阳光课堂”的多元要素追求,为师生的成长奠基。

“阳光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从“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到“投身改革”,再到建设“和谐校园”,师生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终于迎来了今天的七彩暖阳。学校日臻成熟的“阳光发展”办学理念是历史的积淀,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几代人的孜孜追求。

“阳光发展”理念,指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和煦的阳光里,行为接受检视,人格获得尊重,个性受到保护,成为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人。践行“阳光发展”理念,需制订高格局的“阳光规划”,塑造高水平的“阳光教师”,培养高素质的“阳光学生”,打造高质量的“阳光课堂”,实施高效能的“阳光管理”,建设高标准的“阳光校园”,并进行多向互动、反馈协调、全面把握与持续推进。

(一)对当下课堂的审视

课堂之于师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课堂内外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让师生回归课堂呢?学校为了教师能上好课,有时会不断地听课,对一些教师提出整改意见,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就要跳出课堂看课堂,不能囿于陈见,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是学生,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当学生,还要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生命同伴,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独立个体,引领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把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生愿意在课堂中表现,学生的心回归课堂,这是学校“阳光课堂”的新思考和新实践。

不管从教经历长短,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关注的核心内容。观摩课堂教学现状,研究课堂教学问题,才能直面和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审视课堂,思考课堂,发现课堂教学的另一洞天。

(二)“阳光”教育理念的内涵

我们提出的“阳光发展”办学理念,是基于学校自身的禀赋和教育的本质,是借阳光的寓意,让我们的教育更具公平公正、温馨关爱、乐于奉献、团结拼搏、和谐共进的特质。阳光把光明公平地传递给每一个人,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公平;阳光给人以温度,教育就要给人关爱,让人觉得温暖;阳光充满活力,代表着向上的力量,教育就不能太沉闷,要引领学生走向乐观向上的人生;阳光的光明磊落,更要求学校的一切管理行为公正亮堂。

(1)“阳光教师”的客观要求。“阳光教师”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学生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阳光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行为引领和思想启迪。

(2)“阳光学生”的表现特征。“阳光学生”应是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热爱生活的学生,他们能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悦纳自己、悦纳他人,乐观自信;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疏导,保持良好的、愉悦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学会学,有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阳光课堂”的要素追求。“阳光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阳光课堂”应是艺术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高效互动,学习主动、教学生动、课堂灵动;“阳光课堂”应是多元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学习方式多元,学生个性发展多元。阳光课堂追求课堂环境的和谐温馨、教学行为的热情奔放、教学方式的民主开放、教学策略的互动合作,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自由和谐地发展。

(三)“阳光课堂”的特质

1.信任与尊重

“阳光课堂”是洋溢信任与尊重的课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阳光课堂的一大特色。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要在师生之间树立民主平等思想,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因势利导。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主动与学生多沟通,坚持“无害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的场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进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应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教学艺术

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工作的境界,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是最广博、最复杂的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它要求教师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质就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方法组织学生将所教知识内化为学生知识的技巧。

学校“阳光课堂”教学艺术大致包括教师的语言艺术、课堂的引入艺术、板书设计艺术、教学流程设计艺术等。如数学课堂引入的艺术,对如何引入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等教学内容,有的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的喜欢转弯抹角创造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感;有的在充分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发人深省地引入新知识;有的喜欢启发式引入,有的喜欢注入式引入。在我们的“阳光课堂”中,知识引入的方法虽变化不一、各具特点,但共同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等学生心理接受和知识形成的规律。另外,教师在课堂内的仪表、气度、情感与课堂氛围也密切相关。教师举止稳重,神态热情,言语诚恳,衣着素雅整洁,也是“阳光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

教学实践与理论表明,“阳光课堂”教学艺术永无止境。单就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就大有艺术可言。例如:理科教学的语言要简练、明晰;文科教学的语言要具体、形象,富有情感;讲课的语言要有节奏感,用教师讲课的高低声调、快慢节奏来调适学生的思维活动。

3.共同的追求

由于课型、学情、年级的不同,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不同,但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有着一些共同的体现。下面以理科课堂教学为例。

(1)展示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导作用是展示学习目标,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情景,尽最大努力去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训练题目,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

(2)合作交流,展示所学。此阶段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出目标要求,选择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观察、调控学生的交流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要求学生在合作时说出自己的学习见解,学习本组同学的其他见解,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地向小组同学问询,相互解疑。这样做可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并进一步解决问题,进而达成学习目标,实现共同进步。

(3)教师点拨,强化训练。此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不能完全解决的疑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点拨,深化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达成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4)检测反馈,矫正提高。教师进行达标检测,反馈评价本节课学生的达标情况。

以上是理科“阳光课堂”所采用的几个基本步骤,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倡导的是多元教学模式,呈现的是多元教学风格。事实上,每个教师都有经验积累和个性特征之别,都有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之异,在“阳光课堂”实践中,对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天边光景时时新”,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

“阳光课堂”,我们是勤奋的耕耘者;“高效优质”,我们是虔诚的追随者。阳光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用热情和智慧,虔诚地去完成“教”与“学”任务的地方,在“阳光课堂”里充满着人文的关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我校师生愉快地共同浸身于“阳光课堂”,因为“阳光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教师成功的舞台,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